妄:狂妄;胡:乱。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胡乱,荒诞不合理:轻举~动。胆大~为。~自尊大。~图。狂~。~想。 非分的,不实的:姑~听之。~自菲薄。~作主张。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从事,做工:工~。~息。~业。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创造:创~。写~。~曲。~者。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同“做”。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人。~服。~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椒。~瓜(黄瓜)。~琴。~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 乱,无道理:~来。~闹。~吹。~言乱语。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不归?“~取禾三百廛兮?”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须。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 )”(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 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巫放切,音望。 《說文》亂也。 《增韻》誕也,罔也。 《禮·儒行》今之命儒也妄。 《易·卦名》上乾下震,无妄。 《象》天下雷行,物與无妄。 《程傳》動以天,故无妄。 又《圓覺經》認妄爲眞,雖眞亦妄。 又猶凡也。 《前漢·李廣傳》諸妄校尉以下,材能不及中,以軍功侯者數十人。 又《集韻》武方切,音亡。無也。
『作』《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𠀤臧入聲。興起也。 《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 《書·堯典》平秩東作。 又振也。 《書·康誥》作新民。 又造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 《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又爲也。 《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又始也。 《詩·魯頌》思馬斯作。 又坐作。 《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又將作,秦官名。 《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又作猶斮也。 《禮·內則》魚曰作之。 《註》謂削其鱗。 又汨作,逸書篇名。 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又與詛同。怨謗也。 《詩·大雅》侯作侯祝。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賀切,音佐。 《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 《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又《韻補》叶總古切,音阻。 《韓愈·處州孔子廟𥓓》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又叶子悉切,音卽。 《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𨻰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集韻》作古作𢓓。註詳人部五畫。
『胡』《唐韻》戸孤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瑚。 《說文》牛頷垂也。 《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 《詩·豳風》狼跋其胡。 《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 《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 《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䫇。 《註》胡謂頸下垂肉也。 又《韻會》何也。 《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 又《集韻》壽也。 《詩·周頌》胡考之寧。 《傳》胡,壽也。 又《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 《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 又戟名《揚子·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又《韻會》麤纓無文理者。亦曰曼胡。 又遐遠也。 《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註》胡,猶遐也,遠也。 又懸蠶簿橫也。 《揚子·方言》胡以懸㯂,關西謂之䌞。 《註》䌞,懸蠶簿橫也。 又粉名。 《釋名》胡粉,胡,餬也,和脂以塗面也。 《抱朴子·論僊卷》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 又餅名。 《釋名》胡餅,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又胡蝶,蟲名。 《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 又《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𠀤曰胡。 又《正字通》菰米曰彫胡。 《前漢·司馬相如傳》東蘠彫胡。 《註》彫胡,菰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繁由胡。 《詩·周南·采采卷耳箋》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 《疏》卷耳,葉靑白色,似胡荽。 又鳥名。 《禮·表記詩云維鵜在梁註》鵜,鵜胡。 又《正字通》盧胡,笑在喉閒聲。 《孔叢子·抗志篇》盧胡,大笑。 又水名。 《爾雅·釋水》胡蘇。 《註》東莞縣今有胡蘇亭。 又丘名。 《爾雅·釋丘》方丘,胡丘。 《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又禮器。與瑚同。 《左傳·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 《註》胡簋,禮器。夏曰胡。 又縣名。 《書·禹貢·導菏澤傳》菏澤在胡陵。 《疏》正義曰:地理志,山陽郡有胡陵縣。 又書名。 《前漢·藝文志》胡非子三篇。 《註》墨翟弟子。 《又》封胡五篇。 《註》黃帝臣。 又國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 《註》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 又姓。 《左傳·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 《註》胡公閼父之子滿也。 又複姓。 《八及歌》海內珍奇,胡母季皮。 《註》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又《集韻》洪孤切,音𩑶。戈戟內柄處。 又胡故切,音護。頸也。 《前漢·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晉灼讀。 《篇海》音胡。衚衕,街也。 《正字通》京師街道曰衚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