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置勿问


   权且放过,不去追究责问。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ū zhì wù wèn
成语简拼 gzww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权且放过,不去追究责问。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二:“吾闻其新娶,若责之,舅姑必以新妇不利,口舌之余,不测系焉。姑置勿问,后或再犯,重加惩治可也。”


成语典故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二:“吾闻其新娶,若责之,舅姑必以新妇不利,口舌之余,不测系焉。姑置勿问,后或再犯,重加惩治可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称父亲的姐妹:~~。~父。~表(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如“~~兄弟”)。 丈夫的姊妹:小~子。~嫂。 旧时妻称夫的母亲:翁~。舅~。 少女,亦作妇女的通称:~娘(a.未婚少女,“娘”读轻声;b.姑母)。道~。尼~。 暂且,苟且:~且。~息。

放,摆,搁:安~。布~。~放。~身。位~。~信。~评。~疑。~辩。推心~腹。~若罔闻。~之度外。 设立,设备:装~。设~。 购买:添~。~办。~备。~买。

副词,不,不要:请~动手。~谓言之不预(不要说没有预先说过)。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姑』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孤。 《爾雅·釋親》婦稱夫之母曰姑,父之𡛷妹亦曰姑。王父之𡛷妹曰王姑。 《詩·邶風》問我諸姑。  又婦謂夫之女妹曰小姑。 《新婦詩》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又《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以姑息。 《註》姑,且也。息,休也。○按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女也。息,小兒也。  又且也。 《書·酒誥》姑惟敎之。  又星名。 《歲時記》黃姑牽牛星,一曰河鼓也。  又國名。 《左傳·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杜預註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  又《尚書序》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  又有亳姑,𠀤亡。  又山名。麻姑,在建昌南城縣西南。道書,三十六洞天之一,顏眞卿有麻姑壇記。李覯有麻姑山賦。  又從姑山,在縣東南,以山次于麻姑因名。  又姓。姑浮,越大夫。  又作姑,邪道所出也。 《後漢·王莽》傳》三萬餘人南出棗街作姑。  又三姑,三尸也。 《酉陽雜俎》人有三尸,上尸淸姑,中尸白姑,下尸血姑。  又祀姑,幡名。 《吳語》吳王與晉爭長,乃戒夜中官師擁鐸建祀姑。  又金僕姑,矢名。 《左傳·莊十一年》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  又䑕姑,牡丹名。見《本草綱目》。

『置』

《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竹吏切《正韻》知意切,𠀤音智。 《說文》赦也。 《註》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之也。  又《玉篇》立也。 《廣韻》設也。 《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 《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 《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 《註》師古曰:置,立也。  又《玉篇》安置也。  又《廣雅》郵置,關驛也。 《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 《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又《集韻》直吏切,音㯰。樹也。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文拂切,音物。 《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 《集韻》或作𣃦。  又通作物。 《周禮·春官·司常》九旗雜帛爲物。  又《玉篇》非也。 《廣韻》無也。 《增韻》毋也。 《韻會》莫也。 《通志》勿,州里之旗也。而爲勿不之勿,借同音,不借義。 《論語》非禮勿視。 《朱註》勿者,禁止之辭。  又《韻會》愨愛貌。 《禮·祭義》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 《註》猶勉勉也。  又《六書正譌》事物之物,本只此字,後人加牛以別之。  又《顏氏家訓篇》書翰稱勿勿,不知所由。或妄言此匆匆之殘缺者。及考《說文》乃知怱遽者稱爲勿勿。 《東觀餘論》今俗勿中加點作匆,爲怱遽字,彌失眞矣。  又《正韻》莫勃切,音沒。掃塵也。 《禮·曲禮》䘏勿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