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外求荣


   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求个人利益。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mèi wài qiú róng
成语注音 ㄇㄟˋ ㄨㄞˋ ㄑ一ㄡˊ ㄖㄨㄥˊ
成语简拼 mwqr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媚外裘榮
成语英文 seek power and wealth by fawning on the foreigner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媚:谄媚。奉承外国人以谋求个人利益。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这是媚外求荣的结局,表过不提。”


成语典故

见“卖国求荣”。《痛史》19回:“这是~的结局,表过不提。”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谄,逢迎:~外。~世(迎合世俗)。~眼。~惑。~态。谄~。献~。奴颜~骨。 美好,可爱:~景。明~。秀~。妩~。娇~。 喜爱:“我既~君姿,君亦悦我颜。”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指“外国”:~域。~宾。~商。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关系疏远的:~人。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设法得到:~生。~成。~知。~索。~证(寻求证据,求得证实)。~实(讲求实际)。~同存异。~全责备。~贤若渴。实事~是。 恳请,乞助:~人。~告。~乞。~医。~教。~助。 需要:需~。供过于~。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媚』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明祕切,音郿。 《說文》說也。  又諧也,諂也,蠱也。 《書·囧命》便辟側媚。 《史記·佞幸傳》非獨女以色媚,士宦亦有之。 《吳志》虞翻曰:自恨骨體不媚。  又愛也,親順也。 《詩·大雅》媚兹一人。 《唐書·魏徵傳》太宗曰:人言魏徵舉動疎慢,我見其嫵媚。  又地名。 《左傳·定九年》齊侯致禚媚杏于衞。 《註》三邑皆齊西界。  又叶武悲切,音眉。 《韓愈·永貞行》狐鳴梟噪爭署置,䁑睒跳踉相嫵媚。 《註》䁑睒,獸狂視貌。時順宗病瘖,王伾王叔文用事。憲宗立,攺元永貞。 本作𡡾。

『外』

《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 《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 《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 《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 《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 《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 《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 《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 《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叶征例切,音制。 《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求』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渠尤切,𠀤音裘。 《說文》索也。 《增韻》覓也,乞也。 《易·乾卦》同氣相求。 《詩·大雅》世德作求。  又招來也。 《禮·學記》發慮憲,求善良。  又等也。 《書·康誥》用康乂民作求。 《傳》求,等也。言爲等匹於商先王也。  又山水名。 《山海經》歷石山東南一百里曰求山。求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  又姓。 《三輔決錄》漢有求仲。  又與裘通。 《說文》裘字,古省作求。  又與球通。 《柳宗元·饗軍堂記》琉球作流求。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與蛷同。肌蛷,蟲名。或省作求。  又《韻補》叶渠之切,音奇。 《班昭·東征賦》貴賤貧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又叶彊於切,音渠。 《陳琳·大荒賦》雖遊目於西極兮,大道卷而未舒。仍皇靈之攸暢兮,爰稽余之所求。  又叶巨九切,音臼。 《易林》春栗夏梨,少鮮希有。斗阡石萬,貴不可求。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𠀤音求。 《玉篇》皮衣也。 《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 《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 《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 《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 《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 《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 《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 《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