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小猪。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
豚:小猪。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
《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 动物的卵:鱼~。蚕~。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 姓。
全,都:~大欢喜。人人~知。放之四海而~准。
〔~鼠〕哺乳动物,亦称“荷兰猪”、“天竺鼠”。 小猪,亦泛指猪:~肩。~蹄。~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狗:猎~。警~。~马之劳。~牙交错。~子(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桀~吠尧(喻走狗一心为主子效劳)。
《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𠀤音梓。 《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 《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又《廣韻》息也。 《增韻》嗣也。 《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 《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 《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又《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又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 《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又男子之通稱。 《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 《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又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又卿之妻曰內子。 《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又《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又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又辰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 《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又《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疏》子者,奉恩宣德。 又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又國名。 《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又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又姓。 《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又複姓。 《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又子細,猶分別。 《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 《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又去聲,才四切。 《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又與慈通。 《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 《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又叶濟口切,音走。 《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又叶子德切,音則。 《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 《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皆』《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𠀤音街。 《說文》俱詞也。 《小爾雅》同也。 《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鄭康成讀皆如懈,非。 又《字彙補》居之切,音箕。 《前漢·孟喜傳》箕子者,萬物方荄茲也。 《師古註》荄,音皆。古皆荄與箕音同。 又叶舉里切,音几。 《詩·周頌》以治百禮,降福孔皆。 《傳》皆,遍也。與偕通。 《荀勗東西廂歌》降福孔偕。 《說文》白字兩見,一在自部,自部之白,疾二切,卽自字。皆字載自部中,則應从白。 《集韻》或作皆,非。
『豚』《唐韻》徒䰟切《集韻》《韻會》徒渾切《正韻》徒孫切,𠀤音屯。 《說文》小豕也。 《小爾雅》豬子曰豚。 《易·中孚》豚魚吉。 《孔疏》豚,獸之微賤者。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豚曰腯肥。 《周禮·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 又地名。 《左傳·定六年》公侵鄭,往不假道于衞。及還,陽虎使季、孟舍于豚澤,衞侯使彌子瑕追之。 又水名。 《字彙補》豚水,在牂柯郡。 又姓。 《印藪》有豚少公,漢人。 又河豚,魚名。與魨同。 《博雅》鯸䱌,魨也。背靑,腹白,觸物卽怒,其肝殺人。 《註》正今人名爲河豚者也。 又《廣韻》或作㹠。 《莊子·德充符》適見㹠子食于其死母者。 《晉書·謝混傳》每得一㹠,以爲珍膳。 《音義》㹠,卽豚字。 又《集韻》通作肫。 《晉書·王濟傳》蒸肫甚美。 又書作𧱸。 《石鼓文》射其𧱸蜀。 《釋文》作豚。 又書作𦚌。 《石鼓文》又體如𦚌。 《釋文》作豚。 又《集韻》杜本切《正韻》徒本切,𠀤屯上聲。行曳踵也。 《禮·玉藻》圈豚行不舉足。 《註》豚性散,圈之則聚而回旋于其中。圈、豚𠀤上聲。 又《集韻》或作腯。 《禮·曲禮》豚曰腯肥。 《釋文》腯亦作豚。 又《韻會小補》徒困切,屯去聲。義同。 又《字彙補》都昆切,音墩。土豚,土墩也。 《魏志·蔣濟傳》豫作土豚,遏絕湖水。 又叶徒丁切,音庭。 《李尤·席銘》施席接賔,士無過賢。値時所有,何必羊豚。賢音𠛬。 《說文》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篆文从肉豕作豚。 《玉篇》作𧱔。 《類篇》作𦜼。 《集韻》作𠭣。亦作腞。或作豘、𨔵。
『犬』《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𥌭切,圈上聲。 《說文》狗之有縣蹏者也。象形。孔子曰:視犬之字,如畫狗也。 《埤雅》傳曰:犬有三種,一者田犬,二者吠犬,三者食犬。食犬若今菜牛也。 《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 《禮·曲禮》效犬者,左牽之。 《疏》狗,犬通名。若分而言之,則大者爲犬,小者爲狗。故月令皆爲犬,而周禮有犬人職,無狗人職也。但燕禮亨狗,或是小者,或通語耳。 又《禮·曲禮》犬曰羹獻。 《周禮·秋官·司寇·犬人疏》犬是金屬,故連類在此。犬有二義,以能吠止人則屬艮,以能言則屬兌。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其親名之曰犬子。 又《左傳·隱八年》遇於犬丘。 《註》犬丘,垂也。地有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