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壁古文


   相会在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今泛指古字或汉代以前的文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ǒng bì gǔ wén
成语简拼 kbgw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相会在孔子住宅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今泛指古字或汉代以前的文字。


成语示例


汉大儒多见之。 汉·扬雄《法言义疏》七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几十篇,皆古字也。”


成语典故

偏正 相传在孔子住宅的墙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后泛指古字或汉代以前的文字。语本《汉书·艺文志》:“武帝末,鲁艺已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十篇,皆古字也。”[例]~是十分珍贵的。△常用以代称汉代以前的古文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小洞,窟窿:~穴。~眼。~洞。~方兄(指钱,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恢谐含鄙意)。 很:~急。~武有力。 量词,用于窑洞:一~土窑。 姓。

墙:四~。~报。~画。~挂。~毯。~橱。~灯。铜墙铁~。 指某些物体内部的表层:胃~。肠~。 陡削的山崖:峭~。~立。 军营的围墙:~垒。坚~清野。作~上观(坐观双方成败,不帮助任何一方)。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时代久远的,过去的,与“今”相对:~代。~稀(人七十岁的代称,源于杜甫《曲江》“人生七十古来稀”)。~典。~风。~训。~道(a.指古代的道理;b.古朴;c.古老的道路)。 古体诗的简称:五~(五言古诗)。七~(七言古诗)。 姓。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 刺画花纹:~身。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➊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➋ 错杂艳丽的色彩)。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温和:~火。~静。~雅。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 专指社会科学:~科。 掩饰:~过饰非。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孔』

《唐韻》《正韻》康董切《集韻》《韻會》苦動切,𠀤空上聲。 《說文》通也。从乙从子。乙,請子之𠋫鳥也。乙至而得子,嘉美之也。故古人名嘉字子孔。  又甚也。 《詩·小雅》德音孔昭。 《書·禹貢》九江孔殷。 《註》殷正也。言水道甚得其正也。  又穴也。 《爾雅·釋詁》孔,閒也。 《疏》謂閒𨻶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圅人》眡其鑽空而惌。 《史記·舜本紀》爲匿空旁出。 《註》空卽孔。  又空也。通也。 《老子·道德經》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註》謂空虛能容也。  又《揚子·太𤣥經》孔道夷如。 《註》孔道,通道也。  又鳥名。 《山海經》南方多孔烏。  又姓。 《廣韻》殷湯之後。本自帝嚳𡚱𥳑狄吞乙卵而生契,賜姓子氏。至成湯,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後代以子加乙,始爲孔氏。至宋孔父嘉遭華父督之難,其子奔魯,故孔子生於魯。

『壁』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正韻》必歷切,𠀤音繴。 《說文》垣也。 《釋名》辟也,辟禦風寒也。 《孔安國·尚書序》秦始皇焚書,我先人用藏其家書于屋壁。 《水衡記》張僧繇于金陵安樂寺畫四龍于壁,不點睛,每曰點之卽飛去。人以爲誕,因點其一,須臾雷電破壁,一龍乗雲上天。  又軍壘。 《前漢·高帝紀》帝晨馳入韓信張耳壁,奪之軍。 《周亞夫傳》吳楚反,亞夫救梁,引兵走昌邑,堅壁而守。  又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晉書·天文志》東壁二星主文籍,天下圖書之府。  又地名。壁州,在三巴,本漢宕渠地,唐高祖武德初置,辟州節度使鄭畋有記。  又赤壁,在蒲圻。 《荆州記》蒲圻縣沿江南岸百里,名赤壁,昔周瑜破曹操處。黃州赤壁乃赤鼻山。 《水經注》江水左逕赤鼻山,下爲赤鼻磯。蘇軾赤壁前賦及長短句,人道是三國周郞赤壁,蓋傳疑也。  又凡石厓之峭削皆曰壁。 《馬岌·石壁銘》靑壁千尋。 《江淹詩》緬映石壁素。 《神仙傳》帛和入西城山,王公令熟視石壁,二年漸覺有文字,三年得神丹方及五嶽圖。 本作壁,十四畫。說文、經史皆同。字彙从省作壁,入十三畫,因之。壁字从𨐌作。

『古』

《唐韻》《集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鼓。 《爾雅·釋詁》古,故也。 《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 《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 《玉篇》久也,始也。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詩·邶風》逝不古處。 《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 《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又《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 《註》先古,謂先祖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 《註》終古,猶言常也。  又賁古,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又姓。 《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 《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又《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無分切,音紋。 《說文》錯畫也。 《玉篇》文章也。 《釋名》文者,會集衆綵,以成錦繡。合集衆字,以成辭義,如文繡然也。 《易·繫辭》物相雜,故曰文。 《周禮·天官·典絲》供其絲纊組文之物。 《註》畫繪之事,靑與赤謂之文。 《禮·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  又《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疏》文,文字也。 《說文》序》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 《古今通論》倉頡造書,形立謂之文,聲具謂之字。  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謂文飾。  又《易·坤卦》文在中也。 《疏》通達文理。 《史記·禮書》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太一,是謂太隆。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發舉則有文謀。  又《禮·禮器》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 《史記·樂書》禮自外作,故文。 《註》文猶動,禮肅人貌。貌在外,故云動。  又《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樂盈而反,以反爲文。 《註》文,猶美也,善也。  又《左傳·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 《註》有文辭也。  又《前漢·酷吏傳》司馬安之文法。 《註》以文法傷害人也。 《又》按其獄皆文致不可得反。 《註》言其文案整密也。  又姓。 《前漢·循吏傳》文翁,廬江舒人也。  又《史記·諡法》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勤學好問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錫民爵位曰文。  又獸名。 《山海經》放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  又《集韻》文運切,音問。 《論語》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傳》文,飾之也,去聲。  又眉貧切,音珉。飾也。 《禮·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微勻切。 《崔駰·達旨》摛以皇質,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爲仁。 《張衡·西京賦》都邑游俠,張趙之倫。齊志無忌,擬跡田文。  又叶無沿切。 《蔡洪棊賦》畫路表界,白質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