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单一方面的因素或条件是不能生长出新事物的。
清·程允开《幼学故事琼林·夫妇》:“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故天地配以阴阳。”
见“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儿。遗~。托~。~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子女的人)。 单独:~单。~独。~立。~僻。~傲。~茕(单独无依然)。~介。~身。~危。~芳自赏。~苦伶仃。~掌难鸣。~云野鹤(喻闲逸逍遥的人)。 古代帝王的自称:~家。~王。 古同“辜”,辜负。
模范:以身作~。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效法:~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 造出:~产。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 不熟练的:~手。 未经炼制的。~铁。 硬:态度~硬。~吞活剥。 甚,深:~怕。~疼。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 词尾:好~休养。 姓。
明亮。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 温暖:~春。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 凸出的:~文图章。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 男性生殖器:~痿。 古同“佯”,假装。 姓。
模范:以身作~。 规程,制度:规~。总~。原~。细~。 效法:~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喜。 表示转折,却:今~不然。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余之罪也。 用在一、二、三……等数字后,列举原因或理由:一~房子太小,二~参加的人数多。 与“做”相近(中国宋、元、明代小说、戏剧里常用):~甚(做什么)。 量词,指成文的条数:新闻两~。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𠀤音姑。 《說文》無父也。 《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 《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又窮民之一曰孤。 《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又王侯謙稱。 《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 《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又官名,三公之次也。 《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 《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又凡孑處亦曰孤。 《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又《玉篇》特也。 《書·禹貢》嶧陽孤桐。 《註》特生之桐也。 又《集韻》負也。 《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又獨孤,複姓。 《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阴』與隂同。見《字彙補》𨹉字註。 《唐韻》《集韻》《韻會》於今切《正韻》於禽切,𠀤音音。 《說文》闇也。 《釋名》陰,蔭也,氣在內奧蔭也。 《玉篇》幽無形,深難測謂之陰。 《易·坤卦》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禮·月令》百官靜事毋𠛬,以定晏陰之所成。 又《周禮·天官·內宰》以陰禮敎六宮。 《註》陰禮,婦人之禮。 又《內小臣》掌王之陰事陰令。 又《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敎親,則民不怨。 《註》陰禮,謂男女之禮。 又陰晴。 《詩·邶風》曀曀其陰。 《又》以陰以雨。 又《說文》山之北也。 《書·禹貢》南至于華陰。 又《說文》水之南也。 《前漢·地理志》河東郡汾陰縣。 《註》介山在南。 又《玉篇》影也。 《晉書·陶侃傳》大禹惜寸陰,吾輩當惜分陰。 又《正字通》𥓓背曰陰。楊修解曹娥𥓓陰八字。 又《前漢·郊祀歌》靈之至,慶陰陰。 《註》師古曰:言垂陰覆徧於下。 又《玉篇》默也。 《戰國策》齊秦之交陰合。 又《詩·秦風》陰靷鋈續。 《傳》陰,揜軓也。 《釋名》陰,蔭也。橫側車前,以陰笒也。 又地名。 《左傳·襄九年》濟于陰阪侵鄭。 又《昭十九年》楚工尹赤遷陰于下陰。 又《二十二年》帥師軍于陰。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陰縣。 《註》卽左傳下陰也。 又漢有兩陰山縣。 《地理志》西河郡陰山,又桂陽郡陰山。 又山名。 《史記·秦始皇紀》自楡中𠀤河以東,屬之陰山。 《註》徐廣曰:在五原之北。 又姓。 《廣韻》管修自齊適楚,爲陰大夫,其後氏焉。○按史記褚少孫龜筴傳:陰兢活之,與之俱亡。索隱曰:陰,姓。兢,名也。是商時卽有陰姓矣。 又左傳僖十五年: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註:飴甥,食邑于陰。戰國策有陰𥳑、陰姬,疑卽出於此。 又昭二十四年,陰不佞,以溫人南侵。疑陰亦姓也。 又《正字通》男子勢曰陰。 《史記·呂不韋傳》私求大陰人嫪毐爲舍人。 又《逸周書》墠上張赤帟陰羽。 《註》陰,鶴也。 《玉篇》今作隂。 《五音集韻》俗作𨹉。 《字彙》俗作阥。 《字彙補》亦作𨼖阴𣱙。 又《集韻》烏含切,音菴。本作闇,治喪廬也。 《論語》高宗諒陰,三年不言。 又《集韻》《韻會》𠀤於禁切,音蔭。 《集韻》瘞藏也。 《禮·祭義》骨肉斃于下,陰爲野土。 《註》陰,讀爲依廕之廕。 又《詩·大雅》旣之陰女,反予來赫。 《箋》覆陰也。 《韻會小補》蔭,通作陰。 又《正字通》音飮。古醫方有淡陰之疾,俗作淡飮。 又叶於容切,音雍。 《詩·豳風》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 《箋》凌陰,冰室。 《揚子·太𤣥經》日飛懸陰,萬物融融。 又叶於虔切,音煙。 《黃庭經》上有䰟靈下關元,左爲少陽右太陰。 又《韻會小補》本作殷。淺黑色也。亦作陰。 《詩·小雅·我馬維駰傳》陰白雜毛曰駰。陰,淺黑色也。
『不』《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生』《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甥。 《說文》進也。 《玉篇》起也。 《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 《註》生,起也。 又《玉篇》產也。 《博雅》人十月而生。 《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又出也。 《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註》生,猶動出也。 又養也。 《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 《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 《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 又《韻會》死之對也。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 《前漢·文帝紀》世咸嘉生而惡死。 又造也。 《公羊傳·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 《註》生,猶造也。專事之詞。 又性也。 《書·君𨻰》惟民生厚,因物有遷。 《傳》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 又《左傳·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 《疏》懷生者,謂有懷 之心。 又《詩·衞風》旣生旣育,比予于毒。 《箋》生,謂財業也。 《前漢·高帝紀》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註》相猶擇也,生謂無瑕蠹也。摶謂圜也。 又不熟也。 《史記·項羽紀》與一生彘肩。 又語辭。 《李白·戲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 《歐陽修詩》問向靑州作麼生。 又平生,疇昔也。 《阮藉詩》平生少年時,趙李相經過。 《杜甫詩》平生爲幽興,未惜馬蹄遙。 又《正字通》凡事所從來曰生。宋高宗朝,孫楙入覲,嘗論公生明。上問何以生公。曰:廉生公。問何以生廉。曰:儉生廉。上稱善。 又所生,祖父也。 《詩·小雅》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疏》當早起夜臥,行之無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又友生,朋友也。 《詩·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又先生,師之稱。諸生,弟子之稱。 《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 《史記·酈生傳》高祖謂酈食其,以萬戸封生。 《註》師古曰:生猶言先生。文穎曰:諸生也。 又先生,父兄也。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又《儀禮·士冠禮》遂以摯見於鄕大夫鄕先生。 《註》鄕先生,鄕中老人爲卿大夫致仕者。 《史記·五帝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又《詩·商頌》以保我後生。 《朱註》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又門生。 《裴皡詩》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又蒼生,民也。 《晉書·謝安傳》安石不出,其如蒼生何。 《張協雜詩》冲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又《前漢·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 《註》師古曰:嘉生謂衆瑞。 又《楚語》滯則不震,生乃不殖。 《註》生,人物也。 又水名。 《山海經》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註》卽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東北流。 又姓。 《正字通》漢生臨,明生甫申。 又微生,浩生,俱複姓。 又與牲同。 《前漢·昭帝紀》令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 《註》獲生口也。 又與狌同。 《汲冢周書》郭都生生。 又《廣韻》《正韻》所敬切《集韻》《韻會》所慶切,𠀤音貹。產也。 《字彙》俗謂雞生卵。 又《集韻》《韻會》𠀤所景切,音眚。育也。 《論語註》四乳生八子。 《陸德明·音義》生,所幸反。 又如字。 又《正韻》息正切,音性。 《周禮·地官·司徒》以土會之灋,辨五土之物生。 《註》杜子春讀爲性。 又《韻補》叶師莊切,音商。 《傅毅·舞賦》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 又叶桑經切,音星。 《詩·小雅》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寧平。 《東方朔·七諫》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又叶尸連切,音羶。 《黃庭經》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
『阳』與陽同。見《字彙補》𨹈字註。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𠀤音羊。 《玉篇》營天功,明萬物謂之陽。 《說文》高明也。 又日也。 《詩·小雅》湛湛露斯,匪陽不晞。 《傳》陽,日也。 《左傳·文四年》天子當陽。 《禮·祭義》殷人祭其陽。 《註》陽謂日中時也。 《孟子》秋陽以暴之。 又《楚辭·遠遊》集重陽,入帝宮。 《註》積陽爲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陽。 又《玉篇》雙也。 又月建。 《爾雅·釋天》十月爲陽。 《詩·小雅》歲亦陽止。 又《爾雅·釋天》春爲靑陽。 《註》氣淸而溫陽。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癸曰昭陽。 又五月五日曰端陽,九月九日曰重陽,見《月令廣義》。 又《爾雅·釋山》山西曰夕陽,山東曰朝陽。 《詩·大雅》度其夕陽。 《又》梧桐生矣,于彼朝陽。 又水北也。 《詩·大雅》在洽之陽。 《穀梁傳·僖二十八年》水北爲陽。 又《釋名》丘高曰陽丘,體高近陽也。 又《詩·豳風》我朱孔陽。 《傳》陽,明也。 又《玉篇》淸也。 又《詩·周頌》龍旂陽陽。 《傳》陽陽,言有文章也。 又《詩·王風》君子陽陽。 《傳》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陽禮敎讓,則民不爭。 《註》陽禮謂鄕射飮酒之禮。 又國名。 《春秋·閔二年》齊人遷陽。 《註》陽,國名。 《戰國策》塞漏舟而輕陽侯之波。 《註》博物志,晉陽國侯溺水,因爲大海之神。 又《春秋·昭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註》陽卽唐,燕別邑,中山有唐縣。 又縣名。 《史記·高祖紀》西過高陽。 《註》屬𨻰留。 又關名。 《前漢·西域傳》去陽關七千八百二里。 又《左傳·昭二十四年》公孫于齊,次于陽州。 又陽城,山名。漢爲縣,屬潁川郡。 又古帝號。 《史記·五帝紀》帝顓頊高陽氏。 又《釋名》立人,象人立也。或曰陽門,在前曰陽,兩旁似門也。 又《玉篇》傷也。 又《莊子·達生篇》西北方之下者,則泆陽處之。 《註》泆陽,鬼名。 又《抱朴子·登涉篇》山中樹能人語者,非樹能語也,其精爲之,名曰雲陽。 又昌陽,菖蒲別名。 《韓愈·進學解》昌陽引年。 又姓。 《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陽子驂乗。 《註》古仙人陽陵。 《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 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 《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 《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 《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 《禮·檀弓》陽若善之。 《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 《爾雅·釋詁》陽,予也。 《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 《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 《釋文》陽,音腸。 《五音集韻》俗作𨹈。 《字彙》俗作阦。 《字彙補》亦作𨼗陽氜。
『不』《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