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ué hǎi wú yá
成语注音 ㄒㄩㄝˊ ㄏㄞˇ ㄨˊ 一ㄚˊ
成语正音 “涯”,不能读作“wā”。
成语简拼 xhw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壆海無涯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成语典故

涯:边际,终极。学问的海洋没有边际。指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语本《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水边,泛指边际:~~。~际。~岸。~垠。“生也有~,而知也无~。” 范围,限度:生~。~分(fèn )(限度,本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海』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涯』

《唐韻》五佳切《集韻》《韻會》《正韻》𡧧佳切,𠀤音崖。 《玉篇》水際也。 《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又借作窮盡意。 《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又朱涯,水名。 《前漢·地理志》在鬱陵郡臨塵縣。  又《唐韻》《集韻》魚羈切《韻會》疑羈切,𠀤音𡧧。義同。  又《韻補》叶牛何切,音俄。 《柳宗元·道州孔子廟𥓓銘》欽惟聖王,厥道無涯。世有頌辭,益疾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