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行修明


   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ué xíng xiū míng
成语注音 ㄒㄩㄝˊ ㄒ一ㄥˊ ㄒ一ㄡ ㄇ一ㄥˊ
成语简拼 xxx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修明:昌明。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


成语示例


科举外,有~、孝友纯笃者,县荐之州,州延之庠序,以表率多士。 《宋史?黄祖舜传》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北史·崔鉴传》:“父绰,少孤,学行修明。”


成语典故

《魏书?崔鉴传》:“崔鉴,字神具,博陵安平人。父绰,少孤,学行修明,有名于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装饰,使完美:~饰。~辞。装~。 整治,恢复完美:~复。~治。~缮(修理)。~浚(修理疏通)。~好。~明(古代指政治清明)。 剪或削:~剪。 兴建,建造:~建。~筑。 编纂,撰写:~书。~史。~纂。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学。~业。~养。 长(cháng ),高:~长。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行。~女。 姓。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睿智:英~。贤~。~君。 视觉,眼力:失~。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修』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𠀤音羞。飭也。  又飾也,葺理也。 《書·禹貢》六府孔修。  又古之聞人曰前修。 《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又《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 《註》蹇修,古良媒。  又姓。漢屯騎校尉修炳。  又長也。 《詩·小雅》四牡修廣。  又與卣通。 《周禮·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以薦鬯則謂之卣,以薦酒則謂之修。  又叶詢趨切,音須。 《陸機·感丘賦》姸蚩混而爲一兮,孰云識其所修。必眇世以遠覽兮,夫何殉以區區。

『明』

《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鳴。 《說文》照也。 《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 《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又《易·乾卦》大明終始。 《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又《易·乾卦》天下文明。 《疏》有文章而光明。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又《書·舜典》黜陟幽明。 《傳》升進其明者。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 《疏》謂監察是非也。  又《洪範》視曰明。 《傳》必淸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 《傳》明明,察也。 《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 《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 《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廣韻》昭也,通也。  又星名。 《詩·小雅》東有啓明。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又《小雅》明發不寐。 《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又與盟同。 《詩·小雅》不可與明。 《箋》明,當爲盟。  又與孟同。 《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 《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又《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 《註》師古曰:明音萌。  又《韻補》叶謨郞切。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又叶彌延切。 《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