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戚叩牛


   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níng qī kòu niú
成语注音 ㄋ一ㄥˊ ㄑ一 ㄎㄡˋ ㄋ一ㄡˊ
成语简拼 nqkn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寍戚敂牛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


成语示例


宁戚叩牛的现象并不奇怪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平安,安定:~静。~谧。息事~人。 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亲。归~。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沪~铁路 姓。

情愿:~肯。~死不屈。~缺毋滥。 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唯是。

同“貯”。贮藏;积聚。 古代宫室门屏之间。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外~。~族。~友。 忧愁,悲哀:~然。凄~。哀~。休~。 古代兵器,像斧。 姓。

敲打:~击。~门。~关(➊入国求见;➋攻打关门;➌指足球、冰球等运动中攻打球门)。~诊。 旧时一种礼节:~拜。~见。~谒。~首。~头。

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黄。~角。 星名,二十八宿之:~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喻固执或骄傲:~气。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宁』

《唐韻》直呂切《集韻》《韻會》展呂切,𠀤音佇。 《爾雅·釋宮》門屛之閒謂之宁。 《禮·曲禮》天子當宁而立。 《註》門內屛外,人君視朝所宁立處。  又《集韻》通作著。 《詩·齊風》俟我于宁乎而。今作著。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韻會》《正韻》𨻰如切,𠀤音除。義同。  又《說文》宁辨積物也。象上隆四周之形。○按積物,與《爾雅》正意相背。《韻會》六麌分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乃定切,音佞。 《說文》所願也。 《徐曰》甯,猶寧也。今俗言寧可如此爲甯可如此。  又姓。  又邑名。 《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宋公,𨻰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母。 《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 《左傳·文五年》晉陽處父聘于衞,反過甯,甯嬴從之。 《註》甯,晉邑,汲郡修武縣也。 《水經注》武王伐紂,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  又《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𠀤與寧同。 《前漢·郊祀歌》周流常羊思所幷,穰穰復正直往甯。 《註》言獲福旣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  又《王莽傳》永以康甯。 《玉篇》古文寧字。註詳十一畫。 《說文》安也。从宀从心,在皿上。皿,人之飮食器,所以安人也。 《集韻》同寧。願也。 《前漢·王莽傳》永以康寗。  又乃定切,音佞。邑名。  又姓。  又《類篇》从心作甯。司馬氏曰:甯𠀤从冉,非是。今詳用部甯字註。 《唐韻》奴丁切《集韻》《韻會》囊丁切《正韻》奴經切,𠀤佞平聲。 《說文》願詞也。从丂,寍聲。  又安也。 《易·乾卦》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詩·大雅》文王有聲,遹求厥寧。 《書·康誥》裕乃以民寧。 《註》行寬政,乃以安民也。  又《書·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註》無疾病也。  又女嫁歸省父母曰寧。 《詩·周南》歸寧父母。  又予寧居喪也。 《前漢·哀帝紀》博士弟子父母喪,子寧三年。  又無寧,寧也,願辭也。 《左傳·隱十一年》無寧兹許公復奉其社稷。  又《襄二十六年》若不幸而過,寧僭無濫。 《書·大禹謨》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  又丁寧,屬付諄復也。 《前漢·郞顗傳》丁寧再三。俗作叮嚀。  又丁寧,鉦也。 《左傳·宣四年》著於丁寧。 《正義》言著於丁寧,則丁寧是器。 《晉語》伐備鐘鼓,聲罪也。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是丁寧,戰之用也。  又州名,秦北郡,魏置華州,西魏改寧州。  又姓。  又《集韻》乃定切,音佞。通甯。 《前漢·郊祀歌》穰穰復正直往甯。 《師古註》叶音平聲。言獲福旣多,歸於正道,克當往日所願也。  又叶乃挺切,佞上聲。 《張載·七命》王猷四塞,圅夏謐寧。丹冥投烽,靑徼釋警。  又叶女良切,音娘。 《蘇軾·富鄭公𥓓》堂堂韓公,與萊相望。再聘於燕,四方以寧。望平聲。 《韻會》本作寧,經史作寧,俗作寜。寧从丂。

『戚』

《廣韻》《集韻》《韻會》𠀤倉歷切,音磩。 《正字通》戉類。 《六書精薀》戉之白者,爲之錫劑,以文之不專用武也。 《司馬法》殷執白戚。 《詩·大雅》干戈戚揚。 《註》戚,斧也。 《釋名》戚,慼也。斧以斬斷,見者慼懼也。  又親也。 《詩·大雅》戚戚兄弟。 《傳》戚戚,內相親也。正義曰:戚戚,猶親親也。  又哀也。 《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 《註》哀戚也。  又憂也。 《論語》小人長戚戚。 《註》戚戚,憂貌。  又惱也。 《書·金滕》未可以戚我先王。 《蔡註》戚,憂惱之意。  又憤也。 《禮·檀弓》慍斯戚。 《註》戚,憤恚也。  又醜疾人曰戚施。 《詩·邶風》得此戚施。 《箋》戚施,面柔下人以色,不能仰者也。  又《小爾雅》戚,近也。  又地名。 《春秋·文元年》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註》戚,衞邑。  又姓。漢有臨轅侯戚緦。  又《集韻》《韻會》𠀤趨玉切。同促。 《周禮·冬官考工記》不微至,無以爲戚速也。  又《集韻》《韻會》𠀤昨木切,音族。縣名。在東海。  又《韻補》叶子六切,音蹙。 《詩·小雅》歲聿云暮,采蕭穫菽。心之憂矣,自貽伊戚。

『叩』

《集韻》《韻會》《正韻》𠀤丘𠋫切,音𡨥。 《玉篇》叩,擊也。 《禮·學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 《論語》以杖叩其脛。 《公羊傳·僖十九年》其用之社奈何,蓋叩其鼻以血社也。 《史記·秦始皇紀》叩關而攻秦。  又《集韻》以手至首也。 《正字通》稽顙曰叩首。 《前漢·李陵傳》叩頭自請。  又《韻會》問也,發也。 《論語》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疏》叩,發動也。  又《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厚切,𠀤音口。 《廣韻》叩頭。  又《正韻》問也。本作𧥣。  又《廣韻》與扣同。亦擊也。  又叶孔五切,音苦。 《韓愈·元和聖德詩》取之江中,枷脰械手。婦女纍纍,啼哭拜叩。手音暑。

『牛』

《唐韻》語求切《集韻》魚尤切《韻會》疑尤切,𠀤𪙊平聲。 《說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 《註》徐鍇曰:件,若言物一件二件也。封,高起也。 《玉篇》黃帝服牛乗馬。 《易·无妄》或繫之牛。  又《說卦》坤爲子母牛。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  又《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 《疏》月建丑,土能克水,故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  又樹化牛。 《玄中記》千年樹精,化爲靑牛。始皇伐大樹,有靑牛躍出入水。  又官名。 《周禮·地官》牛人,掌養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  又牽牛,宿名。 《爾雅·釋天》星紀,斗牽牛也。 《註》牽牛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終始,故謂之星紀。  又天牛,蟲名。一曰天水牛。 《爾雅·釋蟲》蠰齧桑註似天牛。  又紫金牛,藥名。見《本草綱目》。  又姓。 《廣韻》微子裔,司𡨥牛父,子孫以王父字爲氏。 《風俗通》漢有牛崇。  又人名。 《史記·虞舜紀》瞽瞍父曰橋牛。  又叶音疑。 《詩·小雅》我任我輦,我車我牛。叶下哉。哉讀將黎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