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祥恭敬


   古时指教育儿童应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ān xián gōng jìng
成语简拼 axg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古时指教育儿童应注意的四点:安定而不轻躁,详审而不疏率,表现要谦恭,心里要有所敬畏。


成语示例


见了娄潜斋家学生安祥恭敬,又动了桥梓同往之意。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二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朱熹《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祥恭敬。”


成语典故

宋·朱熹《小学·嘉言》:“教小儿,先要安祥恭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装设:~置。~家立业。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姓。

吉利:~和。~瑞(吉祥的征兆)。不~。吉~。 吉凶的预兆:~麟。~云。 姓。

肃敬,谦逊有礼貌:~敬。~谨。~候。~维。~贺。打~(拱揖)。洗耳~听。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致~。~重(zhòng )。~爱。~仰。恭~。~辞。~慕。~献。 表示敬意的礼物:喜~。寿~。 有礼貌地送上去:~酒。~香。 谨慎,不怠慢:慎始~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寒切,案平聲。 《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 《廣韻》徐也,止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註》安安,自然性之也。 《益稷》安汝止。 《註》謂止於至善也。  又寧也,定也。 《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又危之對也。 《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又佚樂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 《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又何也。 《禮·檀弓》吾將安仰。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又與焉同。 《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又姓。 《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又叶烏前切,音煙。 《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 《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祥』

《唐韻》似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徐羊切,𠀤音詳。 《說文》福也。一云善也。 《禮·禮運》是謂大祥。 《書·泰誓》襲于休祥。  又凡吉凶之兆皆曰祥。 《徐鉉曰》祥,詳也。天欲降以禍福,先以吉凶之兆詳審告悟之也。 《前漢·五行志》妖孽自外來謂之祥。 《左傳·昭十八年》鄭之未災也,里析曰:將有大祥。 《註》祥,變異之氣。 《疏》祥者,善惡之徵。中庸必有禎祥,吉祥也。必有妖孽,凶祥也。則祥是善事,而析以災爲祥者,對文言耳。書序:亳有祥桑。五行傳:時有靑眚靑祥,白眚白祥之類,皆以惡徵爲祥。是祥有善有惡,故杜云變異之氣。  又祭名。 《禮·閒傳》父母之喪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 《疏》大祥二十五月。  又通詳。 《史記·自序》隂陽之術大祥。 《漢書》作詳。

『恭』

《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𠀤音供。 《說文》肅也。 《書·洪範》貌曰恭。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在貌爲恭,在心爲敬。貌多心少爲恭,心多貌少爲敬。  又《禮·玉藻》手容恭。 《註》高且正也。  又《論語》溫良恭儉讓。 《疏》和從不逆謂之恭。  又《周語》夙夜恭也。 《註》夙夜敬事曰恭。 《釋名》恭,拱也,自拱持也。亦言供給事人也。  又《書·太甲》接下思恭。 《禮·少儀》賔客主恭。 《註》以不驕慢爲恭。  又奉也。 《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傳》恭,奉也。  又《諡法》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  又州名。梁州地,唐置恭州。  又姓。晉恭世子之後,以諡爲姓。  又通作共。 《詩·大雅》虔共爾位。 《註》恭字古與共通。 《左傳·僖二十七年》杞不共也。 《註》本作恭。 亦通作龔。 《書·泰誓》恭行天罰。或作龔。  又叶區王切,音匡。 《道藏歌》太虛感靈會,命我生成章。天神普欣悅,一切稽首恭。 本作𢙄。从心。共聲。今作恭。

『敬』

《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慶切,音竟。 《說文》肅也。 《釋名》敬,警也。恆自肅警也。 《玉篇》恭也,愼也。 《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書·洪範》敬用五事。 《周禮·天官·小宰》三日廉敬。 《註》敬,不解於位也。 《禮·曲禮》毋不敬。 《註》禮主於敬。 《左傳·僖三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論語》修己以敬。  又《後漢·周燮傳》安帝以𤣥纁羔幣聘燮,燮因自載到潁川陽城,遣生送敬,遂辭疾而歸。 《註》送敬,猶致謝也。  又姓。 《廣韻》𨻰敬仲之後,漢有揚州刺史敬歆。  又《韻補》叶居卿切。 《曹植·車渠椀賦》何神怪之巨偉,信一覽而尤敬。雖離朱之聰明,猶炫耀而失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