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实繁有徒”。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见“实繁有徒”。《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汉·张衡《西京赋》:“~,其从如云。”
茂盛:~茂。~昌。~芜。 繁多:~衍(同“繁衍”)。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步行:~步。~涉。 空:~手。 白白地:~然。~劳无益。 只;仅仅:家~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弟。~工。学~。师~。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教~。党~。 人(多指坏人):匪~。暴~。赌~。叛~。 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刑。
《唐韻》附袁切,音煩。 《說文》草茂也。 《詩·唐風》椒聊之實,蕃衍盈升。 《書·洪範》庶草蕃廡。 《傳》蕃,滋也。 又《周語》民之蕃庶,于是乎生。 《註》蕃,息也。 又草名。 《山海經》隂山,其草多茆蕃。 又鳥名。 《山海經》𣵠光山,其鳥多蕃,或云卽鴞。 又方煩切,音樊。義同。 又與藩通。 《詩·大雅》四國于蕃。 又《周禮·地官·大司徒》九曰蕃樂。 《註》閉藏樂器而不作也。 又《韻補》方愔切,音汾。柳宗元文:我姓蟬嫣,由古而蕃。聯事尚書,十有八人。 又《集韻》蒲麋切,音皮。地名。 《前漢·地理志》魯國蕃。 《註》邾國也。 又《後漢·黨錮傳》蕃嚮。 《註》蕃,姓也。
『有』《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徒』《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塗。 《說文》本作𨑒。步行也。 《易·賁卦》舍車而徒。 又步卒也。 《詩·魯頌》公徒三萬。 又《爾雅·釋訓》徒輦者也。 《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 《詩·小雅》徒御不驚。 又《玉篇》衆也。 《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 《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又《廣韻》空也。 《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 《註》空手執也。 又《廣雅》徒,袒也。 《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又《正韻》但也。 《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又《廣韻》黨也。 《張衡·思𤣥賦》朋精粹而爲徒。 又弟子曰徒。 《論語》非吾徒也。 《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又《廣韻》徒隷也。 《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又司徒,官名。 《書·舜典》汝作司徒。 《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又丹徒,縣名。 《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 《註》卽春秋云朱方也。 《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又罪名。 《唐書·𠛬法志》用𠛬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又申徒,登徒,司徒,𠀤複姓。 《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 《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 《註》登徒,姓也。 《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又叶唐何切,音駝。 《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