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里能行船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ǎi xiàng dù lǐ néng xíng chuán
成语注音 ㄗㄞˇ ㄒ一ㄤˋ ㄉㄨˋ ㄌ一ˇ ㄋㄥˊ ㄒ一ㄥˊ ㄔㄨㄢˊ
成语简拼 zxdlnxc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7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宰相:丞相。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反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成语典故

陈荫荣《兴唐传·闹花灯》第12回:“常言道:‘大人不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行船。’”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杀牲畜:~杀。屠~。~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 古代官名:~相(xiàng )。~辅。太~。~官。 主管、主持:主~。~制。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 姓。

容貌,样子:~貌。照~。凶~。可怜~。 物体的外观:月~。金~。 察看,判断:~面。~术(指观察相貌,预言命运好坏的方术)。 辅助,亦指辅佐的人,古代特指最高的官:辅~。宰~。首~。 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一物质的某种物理、化学状态:~态。水蒸气、水、冰是三个~。 作正弦变化的物理量,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状态可用一个数值来确定,这种数值称“相位”。亦称“相角”。 姓。

腹部,胸下腿上的部分,亦指人的肠胃部分:~子。~胁。~皮。牵肠挂~(挂念,不放心)。 器物下面的中心部分:炉~儿。 圆而凸起像肚子的:腿~子。手指头~儿。

供食用的动物的胃:猪~子。羊~儿。烩~丝。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才干,本事:~力。~耐。才~。 有才干的:~人。~手。贤~。~工巧匠。~者为师。 胜任,善于:~够。~柔~刚。力所~及。欲罢不~。~动。 会(表示可能性):小弟弟~走路了。 应该:你不~这样说他。 物理学名词,“能量”的简称:电~。热~。 和睦:“(萧)何素不与曹参相~”。 传说中的一种兽,似熊。 古代称一种三足鳖。

古同“耐”,受得住。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水上交通工具:~舶。~只。~舱。~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宰』

《唐韻》作亥切《集韻》《韻會》《正韻》子亥切,𠀤哉上聲。 《說文》官稱。 《玉篇》治也。 《增韻》主也。 《周禮·天官》立天官冢宰,使帥其屬掌邦治。 《註》冢,大也。  又大宰,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 《註》大宰,治官之長,兼總六官也。大宰之副貳曰小宰。  又有宰夫之職,掌治朝之法。 《鄭註》宰夫,主諸臣萬民之復逆,故詩人重之,曰家伯維宰。  又《周禮·地官》有里宰,掌比其邑之衆寡,與其六畜兵器。  又家臣之長曰宰。 《詩·小雅》諸宰君婦。 《註》諸宰,家宰也。  又《廣韻》制也。 《正字通》爲事物主也。 《史記·禮書》宰制萬物,役使羣動。 《荀子·正名篇》心者,道之主宰。  又屠也,烹也。主膳羞者曰膳宰,亦曰庖宰。 《前漢·𨻰平傳》里中社,平爲宰。平曰: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 《顏師古註》主切割肉也。  又姓。周大夫宰孔之後,以官爲氏,周宰咺,漢宰直。  又宰父,複姓。  又叶子里切,音擠。 《詩·大雅》疚哉冢宰。叶紀止里。  又《說文》宰辠,人在屋下執事者。从宀从辛。辛,辠也。○按《周官》大小邑宰,皆由賢能升進。从辛訓辠,泥,不可从。

『相』

《唐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𠀤音襄。 《說文》省視也。  又《廣韻》共也。 《正韻》交相也。 《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公羊傳·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 《註》胥,相也。相與胥音別義通。  又質也。 《詩·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又相思,木名。 《左思·吳都賦》相思之樹。 《註》大樹也。東冶有之。  又《唐韻》《正韻》𠀤息亮切,襄去聲。 《爾雅·釋詁》視也。 《左傳·隱十一年》相時而動。  又《集韻》助也。 《易·泰卦》輔相天地之宜。 《書·立政》用勱相我國家。  又《爾雅·釋詁》導也。  又勴也。 《註》謂贊勉。 《疏》鄉飲酒云:相者,一人敎導,卽贊勉也。  又《增韻》𢷤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朝觀會同,則爲上相。 《註》相,詔王禮也。出接賔曰𢷤,入詔禮曰相。相者,五人卿爲上𢷤。  又《廣韻》扶也。 《禮·禮器》樂有相步。 《註》扶工也。  又《小爾雅》治也。 《左傳·昭九年》𨻰水屬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 《註》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又選擇也。 《周禮·春官·簭人》上春相簭。 《註》謂更選擇其蓍也。  又送杵聲。 《禮·曲禮》鄰有喪,舂不相。 《註》相者,聲以相助,歌以助舂,猶引重者呼邪許也。  又相術。 《左傳·文元年》內史叔服能相人。  又月名。 《爾雅·釋天》七月爲相。  又官名。 《呂覽》相者,百官之長也。 《古三墳》伏犧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 《前漢·百官公卿表》相國,丞相,皆秦官。  又計相。 《史記·張丞相傳》張蒼遷爲計相。 《註》專主計籍。  又內相。 《唐書·陸贄傳》贄爲翰林時,號內相。  又家相。 《禮·曲禮》士不名家相。 《註》主知家務者。  又《周禮·春官》有馮相氏。 《夏官》有方相氏。  又樂器。 《禮·樂記》治亂以相。 《註》相卽拊也。亦以節樂,以韋爲表,裝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又星名。 《石申星經》相星在北極斗南。  又江神,名奇相。見《博雅》。  又太史𠋫部有相風竿。 《傅休奕相風賦》表以靈鳥,鎭以金虎。以𠋫祥風,以占吉凶。 《古今注》作伺風鳥,夏禹所作也。  又藥名。 《本草綱目》𤰞相,麻黃別名。相鳥,馬蘭別名。  又地名。 《商書序》河稟甲居相。 《註》在河北。令魏郡有相縣。  又州名。後魏置相州,唐曰鄴都。  又姓。 《後漢·南蠻傳》武落鐘離山出四姓,一曰相氏。 《後秦》相雲。 《北齊》相願。  又相里,務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複姓。  又《字彙補》音禳。 《禮·祭法》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 《註》相近當爲禳祈,王肅又作祖迎。  又叶思必切,音悉。 《杜甫·漫興絕句》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陸游詩話》白樂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爲問長安月,如何不相離是也。此詩相欺,亦當讀入聲。 《說文》易緯文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故从目从木。 《正字通》相,俗作𥄢,轉注。相,思將切,省視也。𥄢,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𥄢爲二,非。

『肚』

《廣韻》當古切《集韻》《韻會》董五切,𠀤音賭。 《廣韻》腹肚。 《集韻》胃也。 《正字通》俗呼曰肚。 《博雅》𦞅謂之肚。  又《廣韻》《正韻》𠀤徒古切,音杜。義同。  又《正韻》獨故切,音覩。 《正字通》方音讀曰睹。 《韓愈詩》腸肚鎭煎煼。 《註》音覩。

『里』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

『能』

《廣韻》《集韻》《正韻》𠀤奴登切,音儜。 《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 《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又《廣韻》善也。 《增韻》勝任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又《正字通》順習也。 《詩·大雅》柔遠能邇。  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𠀤音㾍。三足龞。 《爾雅·釋魚》龞三足,能。 《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又與台通。三能,星名。 《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 《註》作三台。  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又與耐通。 《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 《註》能,讀曰耐。  又《韻補》叶音尼。 《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又叶音寧。 《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又叶音袽。 《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船』

《唐韻》《集韻》《韻會》𠀤食川切,音膞。 《說文》舟也。 《世本》共鼓貨狄作船,黃帝臣。 《揚子·方言》舟,自關而西謂之船。 《釋名》船,循也,循水而行也。 《史記·淮隂侯傳》信乃益爲疑兵,陳船欲渡臨晉。 《註》索隱曰:劉氏云:陳船,地名,在舊關之西,今之朝邑,非也。案京兆有船司空縣,不名陳船。陳船者,陳列船艘,欲渡河也。 《左思·蜀都賦》戈船掩乎江湖。  又《正字通》皮船,明少保戚繼光濟水法,用生牛馬皮,竹木緣之如箱形,火乾,再用竿繫助之,以浮水。一皮船可乗一人,兩皮船合縫,可乗三人。  又《韻會》衣領曰船。 《正字通》俗以船爲襟穿。續演繁露云:杜詩,天子呼來不上船,或言衣襟爲船,誤。按蜀人呼衣繫帶爲穿,俗因改穿作船。  又姓。出《姓苑》。  又天船,星名。見《丹元子·步天歌》。  又《集韻》余專切,音沿。義同。 俗作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