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鱼垂化


   《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āo yú chuí huà
成语注音 ㄒ一ㄠ ㄩˊ ㄔㄨㄟˊ ㄏㄨㄚˋ
成语简拼 xych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宵魚垂化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


近义词



成语示例


大夫不麛卵,庶人不数罟,行苇作歌,宵鱼垂化,所以爱人用也。《艺文类聚》卷二一引南朝·宋·何承天《达性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


成语典故

形容地方官善于教化。《艺文类聚》卷二一引南宋何承天《达性论》: “大夫不卵, 庶人不数罟,行苇作歌,宵鱼垂化,所以爱人用也。” ●《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贱治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 ‘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 ’ 对曰:‘宓子不欲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 ,巫马旗归,告孔子曰: ‘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另见《淮海子·道应训》。春秋鲁国人宓子贱治理亶父,颇有政绩,打渔人夜间将打捞起来的小鱼主动放掉。可见宓子贱教化有方。 其他 为颂扬地方官吏善于教化的典故。语本《吕氏春秋·具备》:“宓子贱治亶父……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于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艺文类聚》卷31引南朝宋·何承天《达性论》:“大夫不麛卵,庶人不数罟,行苇作歌,~,所以爱人用也。”△褒义。多用于教化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夜:通~达旦。春~。~夜。~禁。~衣旰食(天不亮就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遁。元~。夜~。

东西一头挂下:~杨柳。~钓。~直。~线。~手(➊表示容易;➋表示恭敬)。~泪。~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头丧气。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爱。~怜。~询。 传下去,传留后世:~范。永~不朽。 接近,快要:~危。~老。~成。功败~成。

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分~。僵~。教(jiào )~。熔~。融~。潜移默~。~干弋为玉帛。。 佛教、道教徒募集财物:~缘。~斋。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丑~。绿~。 习俗,风气:有伤风~。 特指“化学”:~工。~纤。~肥。

同“花”。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宵』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𠀤音消。 《說文》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聲。 《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註》陽氣消也。 《詩·召南》肅肅宵征。 《周禮·秋官·司寤氏》禁宵行者。 《註》宵,定昏也。  又《莊子註》不由明坦之路曰宵。  又小也。 《禮·學記》宵雅肄三。 《註》宵之言小也,習小雅之三。  又宵行,蟲名,如蠶,夜行,喉下有光如螢。 《詩·豳風》熠耀宵行。  又與綃通。 《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 《鄭註》宵,讀如素衣朱綃之綃。

『垂』

《唐韻》《集韻》𠀤是爲切,音甀。自上縋下。 《易·大傳》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詩·小雅》垂帶而厲。  又布也。 《後漢·鄧禹傳》垂功名於竹帛。  又同陲。堂之盡處近階者。 《書·顧命》一人冕執戣,立于東垂。一人冕執瞿,立于西垂。 《史記·袁盎傳》臣閒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又邊垂。 《左傳·成十三年》虔劉我邊垂。 《前漢·谷永傳》方今四垂宴然。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 《註》垂,衞地,濟隂句陽縣東北有垂亭。 《宣八年》仲遂卒于垂。 《註》齊地。  又《集韻》馳僞切,音縋。鄉名。在縣。  又《集韻》樹僞切《正韻》殊僞切,𠀤音瑞。 《書·舜典》垂共工。陸德明讀。  又將及也。杜甫有垂老別詩。

『化』

《唐韻》《正韻》呼霸切《集韻》《韻會》火跨切,𠀤花去聲。 《說文》化,敎行也。 《增韻》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 《老子·道德經》我無爲而民自化。  又以德化民曰化。 《禮·樂記》化民成俗。  又《韻會》天地隂陽運行,自有而無,自無而有,萬物生息則爲化。  又泛言攺易,亦曰變化。 《易·繫辭》擬議以成其變化。  又貨賄貿易曰化。 《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革物曰化。 《周禮·春官·大宗伯》合天地之化。 《註》能生非類曰化。 《疏》鳩化爲鷹之類。皆身在而心化。若䑕化爲鴽,雀化爲蛤蜃之等,皆據身亦化,故云能生非類。  又《正韻》告誥諭使人回心曰化。 《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又《公羊傳·桓六年》化我也。 《註》行過無禮謂之化,齊人語也。 《疏》哀六年傳云:𨻰乞曰:常之母有魚菽之祭,願諸大夫之化我也。亦是行過無禮之事。  又州名。 《韻會》漢屬合浦郡,宋攺化州。  又《正韻》呼瓜切,音花。 《後漢·馮衍傳》與時變化。 《章懷太子註》音花。  又《韻補》叶胡隈切,音回。 《三略》變動無常,因敵變化。不爲事先,動而輒隨。 《𨻰琳·大荒賦》越洪寧之蕩蕩兮,追𤣥漠之造化。跨三五其無偶兮,邈卓立而獨奇。  又叶呼戈切,音訶。 《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余旣不難夫離別兮,傷靈脩之數化。  又叶許旣切,希去聲。 《後漢·傅幹皇后箴》在昔明后,日新其化。匪惟訓外,亦訓于內。  又叶呼臥切,呼去聲。 《白虎通》火之爲言化也。陽氣用事,萬物變化也。 《釋名》火,化也,消化物也。 《漢書·敘傳》偪上幷下,荒殖其貨。侯服玉食,敗俗傷化。  又《總要》化音吪,差錯也,謬言也。从人匕會意。小篆與匕混,故加言作訛。 《史記·天官書》其人逢俉化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