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半三军


   三军:旧指上中下三军人马。指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个三军的数目。形容家庭人口众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 bàn sān jūn
成语简拼 jbs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三军:旧指上中下三军人马。指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个三军的数目。形容家庭人口众多。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国语?晋语》:“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成语典故

《国语?晋语》:“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庭。~眷。~长(zhǎng )。~园。~谱。~塾。~乡。~风。~训。~规。~喻户晓。如数~珍。 家庭所在的地方:回~。老~。安~。 居住:“可以~焉”。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亲属:~祖。~父。~翁。~母。~慈。 家里养的,不是野生的:~畜。~禽。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酒~。农~。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行(háng )~。作~。科学~。 学术流派:儒~。法~。道~。墨~。纵横~。诸子百~。 量词,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一~人家。 姓。

词尾,指一类的人:老人~。 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水生~

词尾,同“价”:整天~。成年~。

二分之一:~圆。~百(五十,多指岁数)。 不完全的:多~。~岛。~透明。~脱产。 在中间:~空。~路上。~夜。 喻很少:一星~点。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 )~。~功。~犬。~备。~纪。~衔。~阀。~令状。异~突起。溃不成~。 军队的编制单位,是“师”的上一级。 泛指有组织的集体:劳动大~。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家』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𠀤音加。 《說文》家居也。 《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 《詩·周南》宜其室家。 《註》家謂一門之內。  又婦謂夫曰家。 《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又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 《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 《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  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 《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  又天家,天子之稱。 《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  又居其地曰家。 《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又著述家。 《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罷黜百家。  又《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  又家人,易卦名。  又姓。漢劇令家羨,宋家鉉翁。  又《集韻》古胡切,音姑。 《詩·豳風》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  又《小雅》復我邦家。叶上居樗。  又與姑同。大家,女之尊稱。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卽超妹。  又叶古俄切,音歌。 《古雉朝飛操》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暮兮可奈何。  又《孔臧·蓼賦》苟非德義,不以爲家。安逸無心,如禽獸何。  又叶古暮切,音固。 《焦氏·易林》三足孤鳥,靈明爲御。司過罰惡,自殘其家。 《說文》从宀,豭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後人借爲室家之家。○按《六書故》作①,人所合也。从㐺,三人聚宀下,①之義也。乑古族字,乑譌爲豕,《說文》謂从豭省,無義。①字从宀从㐺,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與㐺形近。  又𡦼。

『半』

《唐韻》《集韻》《韻會》𠀤博漫切,般去聲。 《說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 《易·繫辭》思過半矣。 《禮·學記》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 《韓非子·內儲篇》疑也者,以爲可者半,不可者半。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半切,音泮。大片也。 《前漢·李陵傳》令軍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 《註》師古曰:半,讀曰判。判,大片也。  又《韻補》叶𤰞眠切,音鞭。 《道藏謌》遊雲落太陽,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淸旦,萬歲猶日半。

『三』

《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𡘋颯平聲。 《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 《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又姓。明三成志。  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又去聲。 《韻會》蘇暫切。 《論語》三思而後行。  又本作參。 《博雅》參,三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 《前漢·𠛬法志》秦造參夷之誅。𡘋與三同。  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 《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