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夕:早晚;忧:忧虑。早晚之忧。比喻暂时的忧虑。
宿夕:早晚;忧:忧虑。早晚之忧。比喻暂时的忧虑。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欢心。”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不肖,有宿夕之忧,不敢自外,使喻其欢心。”
住,过夜,夜里睡觉:住~。留~。露~。~舍(shè)。~营。 年老的,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将(经验丰富的老将)。~儒。名~。 平素,素有的:~愿。~志。~疾。~敌。~心。 隔夜的,隔年的:~雨(昨夜的雨)。~根。~草。 姓。
夜:一~。两~。
星座:星~。
日落的时候:~阳。~照。朝(zhāo ㄓㄠ)~相处(chǔ ㄔㄨˇ)。 泛指晚上:前~。除~。一~谈。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𠀤音夙。 《說文》止也。 《玉篇》夜止也,住也。 《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又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 《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又《增韻》安也,守也。 《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 《註》宿,安也。 又《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 又《廣韻》素也。 《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 又《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又國名。 《春秋·隱二年》及宋人盟于宿。 又邑名。 《史記·衞世家》孫林父甯殖,謀逐獻公怒如宿。 又蒯瞶入宿。 又《史記·吳世家》將舍於宿。 《左傳》作戚,字別義同。 又姓。 《風俗通》漢鴈門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進。 又通作夙,早也。 《周禮·春官》世婦,掌女宮之宿戒。 《註》宿戒,當給事,謂豫告之也。 又與肅同。 《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 《註》宿讀爲肅戒也。 又《儀禮·宿尸註》宿,與曲禮主人肅客入之肅同。 又去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記》《漢書》二十八宿。《正義》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吳都賦》窮飛鳥之棲宿,註亦音秀,是星宿之宿,與棲宿之宿,古皆通同。 又叶息流切,音羞。 《莊子·天地篇》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又叶相卽切,音息。 《班彪·冀州賦》遵大路以北逝兮,歷趙衰之采邑。醜柏人之惡名兮,聖高帝之不宿。
『夕』《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祥易切,音席。晨之對,暮也。 《尚書·大傳》歲之夕,月之夕,日之夕,謂臘爲歲夕,晦爲月夕,日入爲日夕也。 《詩·小雅》以永今夕。 又朝見曰朝,夕見曰夕。 《晉語》平公射鷃不死,使豎襄搏之,失。公怒,將殺之,叔向聞之夕。 《註》夕見于朝以諫也。 又七夕。 《齊諧記》桂陽武丁有仙道,謂弟曰:七月七夕,織女當渡河暫詣牽牛。 《荆楚歲時記》七夕,婦女結綵樓,𨻰瓜果庭中,穿七孔針以乞巧。柳宗元有乞巧文。 又官名。夕郞,漢制,給事黃門之職。 又地名。 《左傳·莊十九年》楚子卒,鬻拳葬諸夕室。 又山名。 《山海經》渾夕之山。 又曹夕之山。 又姓。望出巴郡。見《統譜》。 又斜也。 《呂覽》正坐于夕室,謂室斜而正其坐也。 又與昔通。 《莊子·天運篇》通昔不寐。 又叶在爵切,音皭。猶宿也。 《詩·齊風》齊子發夕。 《陸德明疏》發朝也。叶上鞹薄。 《說文》从月半見。 《徐曰》月字之半,月初生則暮見西方,故半月爲夕。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忧』《集韻》尤救切,音祐。 《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 《唐韻》《集韻》《韻會》於求切《正韻》於尤切。本作𢝊。今作憂。 《說文》愁也。 《爾雅·釋詁》思也。 《疏》憂者。愁思也。 《書·洪範》六極,三曰憂。 又疾也。 《禮·曲禮》某有負薪之憂。 《註》憂或爲疾。 又幽也。 《易·乾卦》憂則違之。 《註》謂時當幽隱也。 又辱也。 《易·繫辭》小人道憂也。 又居喪曰憂。 《書·說命》王宅憂。 又孕病曰憂。 《晉語》文王在母不憂。 又人憂則頭低垂。 《禮·曲禮》下于帶則憂。 《註》憂則低也。 又幽憂曰癙憂。 《詩·小雅》癙憂以痒。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凶禮哀邦國之憂。 又姓。出《姓苑》。 又《韻會》烏侯切,音謳。義同。 《集韻》作㥑。 又《集韻》《韻會》𠀤於救切。 《集韻》慮也。詩序,百姓見憂。徐邈讀。 又叶於希切,音衣。 《易林》不見叔姫,使伯心憂。 又叶衣虛切,音於。 《易林》出入休居,安止無憂。 《黃庭經》三神之樂由隱居,倏忽遊遨無遺憂。 又叶伊姚切,音妖。 《三略》士可下而不可驕,將可樂而不可憂。 又叶一笑切,音要。 《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造。我生之後,逢此百憂。 又《唐風》揚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繡,從子于鵠。旣見君子,云何其憂。鵠,居號切。 又叶於糾切,音黝。 《晉語》商之衰也,其銘有之,曰:嗛嗛之德,不足就也。不可以矜而,祇取憂也。嗛嗛之食,不足狃也。不能爲膏而,祇離咎也。 《集韻》本作𢝊,或作懮。 《說文》从心从頁。頁,首也。心憂則髮白。 又《字彙補》亦與𢖒同。《說文》憂和之行也。引《詩》布政憂憂。後人以𢝊愁之字从憂,遂以憂和之字从𢖒,浸失六書之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