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兴寓情


   寄:寄托;寓:含;兴:兴致。指作品中寄托饱含了作者的兴致与情怀。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 xìng yù qíng
成语注音 ㄐ一ˋ ㄒ一ㄥˋ ㄩˋ ㄑ一ㄥˊ
成语简拼 jxy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寄興寓情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寄:寄托;寓:含;兴:兴致。指作品中寄托饱含了作者的兴致与情怀。


成语示例


的诗赋也不过都是~,要等见了做,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成语典故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认的亲属:~父。~母。~子。

举办,发动:~办。~工。~学。~建。~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百废待~。 起来:夙~夜寐(早起晚睡)。 旺盛:~盛。~旺。~隆。~衰。复~。~替(兴衰)。天下~亡,匹夫有责。 流行,盛行:时~。新~。 准许:不~胡闹。 或许:~许。 姓。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味。~致。豪~。雅~。败~。游~。扫~。即~。助~。~高采烈。

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公(古代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等人)。~居。~所。~舍。~邸。 住的地方:公~。客~。 寄托:寄~。~目(过目)。~言(a.有所寄托的话;b.用来说明某个道理的小故事)。~意(语言文字中所寄托或暗含的意思)。

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爱、憎、哀、惧等心理状态:感~。~绪。~怀。~操。~谊。~义。~致。~趣。~韵。性~。~愫(真情实意)。~投意合。~景交融。 专指男女相爱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的事物:爱~。~人。~书。~侣。~诗。殉~。~窦初开(形容少女初懂爱情)。 对异性的欲望,性欲:~欲。发~期。 私意:~面。说~。 状况:实~。事~。国~。~形。~势。~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寄』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記。 《說文》托也。 《增韻》寓也。 《周語》國無寄寓。 《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又《廣韻》附也。 《增韻》傳也。 《禮·王制》東方曰寄。 《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 《註》請寄,猶囑托也。  又寄生,草名。  又寄居,小蟹名。

『寓』

《唐韻》牛具切《集韻》《韻會》元具切,𠀤音遇。 《說文》寄也。 《禮·曲禮》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  又《郊特牲》諸侯不臣寓公。 《註》謂失地之君,寄寓其國也。  又居也。 《孟子》無寓人於我室。 《左傳·成二年》韓厥曰:請寓乗。  又屬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君憑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  又托也。 《史記·莊周傳》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  又鳥名,如䑕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禦兵,見《山海經》。  又《爾雅·釋獸》有寓屬。 《註》謂獼猴之類。寄寓木上,故曰寓。  又《正韻》牛居切,音魚。義同。 《集韻》或作庽。

『情』

《唐韻》疾盈切《集韻》《韻會》《正韻》慈盈切,𠀤音晴。性之動也。从心靑聲。 《董仲舒曰》人欲之謂情。 《詩序》六情靜于中,百物盪于外。 《白虎通》喜,怒,哀,樂,愛,惡,謂六情。 《禮·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又情,實也。 《論語》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又叶慈良切,音牆。 《韓愈·贈張籍詩》閉門讀書史,淸風𥦬戸凉。日念子來游,子豈知我情。 《朱子曰》古人制字,先制得心字,性與情皆从心。性卽心之理,情卽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