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ì yàn chuán shū
成语注音 ㄐ一ˋ 一ㄢˋ ㄔㄨㄢˊ ㄕㄨ
成语简拼 jyc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寄雁傳書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传递书信。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成语典故

源见“雁足书”。指传递书信。宋 黄庭坚《寄黄幾复》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兼语 但愿高飞的雁能传递书信。比喻对远方朋友的友好情谊。宋·黄庭坚《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谢不能。”△多用于写对人的友谊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托付:~托。~存。~情。~怀。~意。 依靠,依附:~居。~食。~生虫。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信。~钱。 认的亲属:~父。~母。~子。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群居水边,飞时排列成行:~行(háng )。~序。~阵(雁行整齐,如同军队布阵)。~过拔毛(喻为牟利不放过任何机会)。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寄』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記。 《說文》托也。 《增韻》寓也。 《周語》國無寄寓。 《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又《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又《廣韻》附也。 《增韻》傳也。 《禮·王制》東方曰寄。 《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又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又《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 《註》請寄,猶囑托也。  又寄生,草名。  又寄居,小蟹名。

『雁』

《唐韻》五宴切《集韻》魚㵎切,𠀤音贗。 《說文》鳥也。从隹从人厂聲。讀若鴈。 《註》徐鉉曰:雁,知時鳥。大夫以爲摯,昏禮用之,故从人。 《爾雅·釋鳥》鳧雁醜。 《詩·邶風》雝雝鳴雁。餘詳鳥部鴈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