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土必争


   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ùn tǔ bì zhēng
成语注音 ㄘㄨㄣˋ ㄊㄨˇ ㄅ一ˋ ㄓㄥ
成语正音 “争”,不能读作“zhèng”。
成语简拼 ctb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寸土必爭
成语英文 fight for every inch of land
成语法文 disputer chaque pouce de terrain
成语俄文 борóться за кáждую пядь земли
成语日文 寸土 (すんど)たりとも讓 (ゆず)らない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寸土:极小的一片土地。一点土地也不让敌方侵占;要进行争夺。形容斗争激烈尖锐和针锋相对。也作“尺寸必争”、“寸土不让”。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我们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新唐书 李光弼传》:“两军相敌,尺寸必争。”


成语典故

在同敌人的斗争中,对每一寸土地或阵地都要进行坚决的争夺。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也作【寸土不让】。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我们的方针应当是,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寸土不让。谁要我们让,就一定要跟他斗争。” 主谓 每寸土地都要争夺,形容针锋相对。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我们是针锋相对,~,绝不让国民党轻轻易易地占我们的地方,杀我们的人。”△多用于政治斗争方面。→寸土不让 ?拱手让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 短小:~土。~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心。~步难行。 姓。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姓。

一定:~定。~然。~须(一定要)。~需(不可少的)。势~。未~。事~躬亲。 决定,肯定:“深念远虑兮,胜乃可~”。 固执:“毋意,毋~”。 果真,假使:“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 力求实现:~取。~气。~胜。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寸』

《唐韻》《集韻》倉困切《韻會》《正韻》村困切,𠀤村去聲。 《說文》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𧖴謂之寸口。从又从一。 《徐曰》一者,記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 《家語》布指知寸。 《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一尺。  又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从寸。  又姓。 《正字通》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  又叶徒玩切,音叚。 《庾信·喜晴應詔詩》伏泉遠習坎,隂風已回巽。桐枝長舊圍,蒲節抽新寸。叶上建傳堰獻。楊愼曰:巽音蒜,寸音斷,或曰建傳堰獻在今霰韻,古音霰翰諫三韻通。

『土』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𠀤吐上聲。五行之一。 《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 《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 《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  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 《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 《詩·大雅》乃立冢土。  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 《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土以黃,其象方。  又星土,星所主土。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又度也。土圭之土訓度。詳圭字註。  又業也。 《皇極經世》獨夫以百畝爲土,大夫以百里爲土,諸侯以四境爲土,天子以九州爲土,仲尼以萬世爲土。  又星名,一曰鎮星。 《漢書》作塡。詳塡字註。  又地名。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 《註》鄭地。  又姓。句龍爲后土,子孫爲氏。  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集韻》《韻會》動五切,𠀤音杜。 《揚子·方言》東齊謂根曰土,非專指桑根白皮。 《郭璞註》《方言》引《詩》作桑土,非。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董五切,音覩。圜土,獄城也。 《周禮·秋官》以圜土聚敎罷民。  又《介之推龍蛇歌》五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下音戸,尸土俱在姥韻。 《字彙》作叶音,非。  又《集韻》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眞物。一曰查滓,糞草糟粕之類。  又《字彙補》同都切,音徒。土門,北方之族。門音瞞。見周書異域傳。

『必』

《唐韻》𤰞吉切《集韻》《韻會》《正韻》璧吉切,𠀤音畢。 《說文》分極也。从八戈。戈亦聲。 《趙宧光箋》弋猶表識也,分極猶畺界也,故从八弋。  又定辭也。 《詩·齊風》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又專也。 《揚子·太𤣥經》赤石不奪,節士之必。 《註》石不可奪堅,丹不可奪赤,猶節士之必專也。  又期必也。 《論語》子絕四,毋意,毋必。  又審也。 《後漢·劉陶傳》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又果也。 《後漢·宣帝紀贊》孝宣之治,信賞必罰。  又必育,人名。燧人氏之佐也。 《羣輔錄》必育受稅俗。 《註》受賦稅及徭役,所宜施爲也。  又《字彙補》赤犮必力。山名。河水所出也。見僧宗泐記。  又《古今字考》幷列切,音縪。組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圭中必。 《註》謂以組約其中央,以備失墜。◎按周禮考工釋文,必卽組也,讀如縪者,俗讀之也。弓檠之䪐从韋,正譌欲舉以駁《說文》,迂矣,當以《說文》爲正。  又按必字不从心,《字彙》幷入心部。《正字通》因之,取其形似,便於檢閱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