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嘴猴腮


   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iān zuǐ hóu sāi
成语注音 ㄐ一ㄢ ㄗㄨㄟˇ ㄏㄡˊ ㄙㄞ
成语正音 “腮”,不能读作“sài”。
成语简拼 jzh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尖嘴猴顋
成语英文 ugly(pointed mouth and ape's cheek)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腮:面颊。像猴子似的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长相丑陋。




成语示例


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成语典故

腮:面颊。尖嘴巴瘦面颊。形容人相貌丑陋。《儒林外史》三回:“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魏巍《东方》四部一○章:“郭祥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尖嘴猴腮、脸带三分笑、经常从眼镜边上看人的丑恶的形象来。” 并列 嘴巴尖尖,两颊消瘦。形容人脸长得丑陋。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16章:“虽然长的~,却竭力耀武扬威装腔作势。”△贬义。多用于写人的外表神态。→獐头鼠目 蛇头鼠眼 ?眉目如画眉清目秀。也作“尖嘴缩腮”。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锐。~刻(说话尖酸刻薄)。~酸。打~。~端。 感觉敏锐:眼~。 声音高而细:~脆。~嫩。 出类拔萃的人或事物:技术~子。

口,动物吃食,发音的器官,亦指说话:~巴。~头。~快。~严。~直。~软。~笨。~馋。张~。~甜心苦。 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山~。壶~儿。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行动灵活,好群居:~子。猿~。~戏。~头。~拳。~枣(中医指猕猴内脏的结石)。 喻机灵的人:~儿精。 方言,乖巧,机敏(多指孩子)。

面颊的下半部,脸的两旁(亦称“腮帮子”):~颊。~腺(两耳下部的唾液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尖』

《廣韻》《集韻》子廉切《韻會》《正韻》將廉切,𠀤音漸。 《說文》楔也。本作櫼。 《徐曰》謂簪也,㨝也,从小下大,爲櫼字。今作尖,末銳也,小也。 《杜甫·送張參軍赴蜀州詩》兩行秦樹直,萬點蜀山尖。  又《韓愈·苦寒詩》萌芽夭勾尖。  又《五代史》李崧言,鎭太原非石敬塘不可。敬塘深德之,曰:爲浮圖者,必合其尖,蓋欲崧始終成巳也。 玉尖,十尖,指也。 《楊維楨詩》玉尖搦管蘸香雲。 《又》十尖盡換紅鴉觜。  又尖尖。 《章孝標詩》還似天台新雨後,小峯雲外碧尖尖。

『嘴』

《集韻》祖委切,音㭰。本作觜。與𠲿𠾋同。詳𠲿字註。

『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溝切,音侯。 《說文》本作㺅,夒也。从犬,矦聲。 《廣韻》獼猴,猱也。 《埤雅》猴善𠋫,其字从侯。白虎通曰:侯,𠋫也。楚人謂之沐猴。舊說此獸無𦜉,以行消食。猨之德靜以緩,猴之德躁以囂。 《史記·項羽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又果名。 《西京雜記》上林苑初修,羣臣各獻名果。查有三種,內有猴查。梅有七種,內有猴梅。

『腮』

《字彙》俗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