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说话夸张,不真实。
唐 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比喻因小事而引起大风波。语出唐 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唐 孟弘微郎中诞妄不拘……又尝忿狷,挤其弟落井,外议喧然,乃致书告亲友曰:‘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尺水丈波,古今常事。’” 并列 比喻由于小事情而引起大风波。语本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一:“须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9:“唐孟弘微郎中诞妄不拘……又尝忿狷,挤其弟落井,外议喧然,乃致书告亲友曰:‘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古今常事。’”△用于事变。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十尺:万~高楼。 测量长度和面积:~量(liàng)。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人(❶古代对老人的尊称;❷岳父。“人”均读轻声)。老~。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浪。~涛。~澜。~光。~纹。~荡。推~助澜。~及(影响到,牵涉到)。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光~。超声~。~长。~段。~速。~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石切,音赤。 《說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十寸爲尺,規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 《家語》布指知尺,舒肱知尋。 《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 《蔡邕·獨斷》夏十寸爲尺,殷九寸爲尺,周八寸爲尺。 《周禮·司市》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 又大尺曰施。 《管子·地員篇》其施五尺。 《註》施音遺,大尺之名。 又《小爾雅》五尺謂之墨。 《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註》五尺爲墨,倍墨爲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其名爲墨,則墨者工師之五尺也。 又《唐輦下歲時記》二月朔日爲中和節,賜大臣戚里尺,謂之裁度民閒。 又法三尺,謂以三尺竹𥳑書寫法律,故俗謂舞文爲弁髦三尺。今以三尺爲𠛬具,非也。 又叶昌約切,音綽。 《詩·魯頌》是尋是尺。叶下作若。 《韻會》通作赤。
『水』《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丈』《唐韻》直兩切《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𡘋長上聲。十尺曰丈。 《前漢·律歷志》十分爲寸,十寸爲尺,十尺爲丈,十丈爲引。 又《左傳·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 《疏》屬聚下役,課賦尺丈。 又《哀元年》廣丈高倍。 《註》壘厚一丈高二万。 又《禮·曲禮》若非飮食之客,則布席,席閒函丈。 《註》函,容也。 又長老之稱。 《易·師卦》師貞丈人吉。 又朋友尊稱。 《長編》富鄭公稱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 又釋氏所居曰方丈。 《杜甫詩》方丈渾連水。 又《杜甫詩》百丈誰家上瀨船。 《註》百丈,牽船篾也。 《說文》从又持十。俗加點,非。 《正譌》丈借爲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別作杖,通。
『波』《唐韻》博禾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禾切,𠀤音皤。 《說文》水涌流也。 《爾雅·釋水》大波爲瀾,小波爲淪,直波爲徑。 又水名。 《水經注》波水,出霍陽西川大嶺東谷。 又澤名。 《書·禹貢》滎波旣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其浸波溠。 《註》波讀爲播。 又洛之別名。 《爾雅·釋水》水自洛出爲波。 又潤也。 《左傳·僖二十三年》晉公子曰:其波及晉國者,君之餘也。 又搖動也。 《莊子·外物篇》且以狶韋氏之流,觀今之世,其孰能不波。 又目光曰波。 《曹植·洛神賦》托微波以通辭。 又金波,月光也。 《前漢·郊祀歌》月𥠇𥠇以金波。 又沸波,鳥名。 《禽經》王睢,魚鷹也。詩謂之睢鳩,淮南子謂之沸波。 又偃波,書名。 《歐陽詢·書法》偃波書,卽版書,狀如連文,謂之偃波。 又流波,山名。在東海中。見《山海經》。 又長年之稱。 《范成大·吳船錄》蜀中稱尊者爲波,祖及外祖皆曰波。 又《李翊·俗呼小錄》跑謂之波,立謂之站。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內有波縣。 又郡名。 《廣輿記》寧波府,屬浙江。本越甬東地,隋曰越州,唐曰明州,明曰寧波府。 又《集韻》班麋切《正韻》逋眉切,𠀤音羆。與陂同。阪也。一曰澤障也。 《前漢·江都易王傳》後游雷波天大風。 《註》波讀爲陂。 又《集韻》《韻會》𠀤彼義切,音賁。循行水也。 《前漢·西域傳》傍南山,北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