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块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
大块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
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蒋观文钱塘天府二贴赞》:“尺瑜寸瑕,工所不弃。”
大块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宋 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蒋观文钱塘天府二帖赞》:“尺瑜寸瑕,工所不弃。” 并列 大块美玉而小有毛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蒋观文钱塘天府二帖赞》:“~,工所不弃。”△用于衡量人。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短寸长。~牍。 量长度的器具:竹~。 像尺的东西:铁~。仿~。戒~。 形容微少或短小:~布。咫~天涯。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美玉。 〔~伽〕a.大乘佛教的派别之一,称“瑜伽宗”;b.印度哲学的一派,此派注重调息、静坐等修行方法。 玉的光泽,喻优点:瑕~互见。瑕不掩~。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 短小:~土。~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心。~步难行。 姓。
玉上面的斑点,喻缺点或过失:~玷。~垢。~疵。 空隙:~隙。~衅(漏洞,可乘之隙;亦喻过错)。 古同“霞”。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石切,音赤。 《說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動衇爲寸口,十寸爲尺,規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識也。周制: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爲法。 《家語》布指知尺,舒肱知尋。 《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尺。 《蔡邕·獨斷》夏十寸爲尺,殷九寸爲尺,周八寸爲尺。 《周禮·司市》疏置丈尺於絹布之肆。 又大尺曰施。 《管子·地員篇》其施五尺。 《註》施音遺,大尺之名。 又《小爾雅》五尺謂之墨。 《周語》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註》五尺爲墨,倍墨爲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宮室,其名爲墨,則墨者工師之五尺也。 又《唐輦下歲時記》二月朔日爲中和節,賜大臣戚里尺,謂之裁度民閒。 又法三尺,謂以三尺竹𥳑書寫法律,故俗謂舞文爲弁髦三尺。今以三尺爲𠛬具,非也。 又叶昌約切,音綽。 《詩·魯頌》是尋是尺。叶下作若。 《韻會》通作赤。
『瑜』《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𠀤音兪。 《說文》瑾瑜,美玉也。 《徐曰》瑜亦玉之光采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玉藻》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 又《聘義》瑕不掩瑜。 《註》瑜,其中閒美者。 又《前漢·禮樂志》象載瑜白集西。 《師古註》象載,象輿也。山出象輿,瑞應車也。瑜,美貌,言此瑞車瑜然色白而出西方也。 又人名。 《曹植·靈芝篇》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娛親。
『寸』《唐韻》《集韻》倉困切《韻會》《正韻》村困切,𠀤村去聲。 《說文》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𧖴謂之寸口。从又从一。 《徐曰》一者,記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 《家語》布指知寸。 《前漢·律歷志》度量衡皆起於黃鐘之律,一黍爲分,十分爲寸,十寸爲一尺。 又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从寸。 又姓。 《正字通》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 又叶徒玩切,音叚。 《庾信·喜晴應詔詩》伏泉遠習坎,隂風已回巽。桐枝長舊圍,蒲節抽新寸。叶上建傳堰獻。楊愼曰:巽音蒜,寸音斷,或曰建傳堰獻在今霰韻,古音霰翰諫三韻通。
『瑕』《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𠀤音遐。 《說文》玉小赤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 《註》赤瑕,赤玉也。 又玉玷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聘義》瑕不揜瑜。 《註》瑕,玉之病也。 又過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 《註》烈,光,假,大,瑕,過也。 《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註》不以汝爲罪釁也。 又《博雅》瑕,裂也。 又遠也。 《詩·衞風》不瑕有害。 《傳》瑕,遠也。 《箋》瑕,猶過也。 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 《註》瑕,謂虛脆也。 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註》相閒曰瑕。 又《字彙補》嚴利之狀。 《周禮·冬官考工記》深瑕而澤。 又國名。 《左傳·成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 《註》郇瑕,古國名。 又地名。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 《註》瑕,隨地。 《春秋·哀六年》城邾瑕。 《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 《禮·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又滋陽,古瑕縣,宋大觀四年,因犯宣聖諱,以西北有嵫山,攺爲嵫陽。 又姓。 《左傳》周大夫瑕禽。 又複姓。 《史記·項羽紀》瑕丘。申陽。 《註》文穎曰:姓瑕丘。臣瓚曰:瑕丘,縣名。 《五音集韻》漢複姓有瑕呂氏。 又獸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格瑕蛤。 《前漢·書音義》瑕蛤,獸名。 又與遐通。 《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註瑕之言胡也。 又與霞同。 《前漢·揚雄傳》翕靑雲之流瑕。 《文選》作霞。 又《五音集韻》古牙切,音嘉。垂瑕,地名。 又古下切,音檟。已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鄭康成讀。 又《字彙補》呼加切。與蝦同。 《張衡·南都賦》駿瑕委蛇。 《註》瑕,蝦通。 又《韻補》叶音舒。 《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黃金有疵,白玉有瑕。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又叶音何。 《陸機·文賦》混姸媸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