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局促:拘谨不自然。形容小心谨慎,恐惧不安。《官场现形记》一三回:“只见文老爷坐在那里,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很觉得局促不安。”《文明小史》三三回:“只说得那县官喜又不是,怒又不是,一张方方的脸皮,一阵阵的红上来,登时觉得局促不安,话也说不响亮了。”茅盾《子夜》五:“吴荪甫狞起眼睛看了屠维岳一会儿。屠维岳很自然很大方地站在那里,竟没有丝毫局促不安的神气。”亦作“局蹐不安”。《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局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东周列国志》一二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局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三侠五义》三五回:“谁知见了颜生,不但衣冠鲜明,而且像貌俊美,谈吐风雅,反觉得局蹐不安,自惭形秽。”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二七章:“现在被献忠这样一看,感到局蹐不安,犹如芒刺在背,笑着问道:‘大帅,难道我说的不对?’” 见“跼蹐不安”。廖辉英《红尘孽债》:“哲诚耿直地有意消释父亲的~:‘台北本来就小。’”
部分:~部。~麻(局部麻醉)。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教育~。 某些商店的名称:书~。 棋盘:棋~。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下了一~棋。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时~。大~。~面。~势。 弯曲。 骗人的圈套:骗~。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促。~限。 人的器量:~量(liáng)。器~。~度(dù)。 某些聚会:饭~。饮~。赌~。
近,时间紧迫:~膝。~席(坐近)。急~。短~。仓~。 催,推动:~使。~进。敦~。督~。催~。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 装设:~置。~家立业。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 姓。
《廣韻》渠玉切《集韻》《韻會》衢六切,𠀤音跼。 《說文》促也。从口,在尺下,復局之。一曰博,所以行棊,博局外有垠堮周限可用,故謂人材爲幹局。 《廣韻》曹局也。 《禮·典禮》左右有局。 《註》軍之左右有部分,不相濫也。 《又》各司其局。 《註》軍行須監領也。 又拘也,促也,曲身也。 《屈原·離騷》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註》曲促,回顧不前也。 《史記·魏其傳》今日廷論,乃局趣效轅下駒。 又鬈髮也。 《詩·小雅》予髮曲局。 《註》局,卷貌。 又《增韻》匣也。 又《唐文粹》有負局生。 又叶居亦切。 《詩·小雅》謂天蓋高,不敢不局。叶下蹐蜴。蹐音積。
『促』《唐韻》七玉切《集韻》《韻會》趨玉切,𠀤音趗。迫也,近也,密也。 又局促小,貌。 《李白詩》嗷嗷空城雀,身計何戚促。 又刺促。 《晉書·潘岳傳》閣道謠曰:和嶠刺促不得休。 《註》受役於世也。 又與趣同。
『不』《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寒切,案平聲。 《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 《廣韻》徐也,止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註》安安,自然性之也。 《益稷》安汝止。 《註》謂止於至善也。 又寧也,定也。 《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又危之對也。 《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又佚樂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 《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又何也。 《禮·檀弓》吾將安仰。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又與焉同。 《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又姓。 《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又叶烏前切,音煙。 《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又叶於眞切,音因。 《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