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山崩水竭”。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形容发生重大变故。清姚燮《双鸠篇》诗: “郎饱妾共饱,郎饥妾共饥; 一饥一饱与郎共,山崩川竭无更移。” ●《国语·周语上》: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 ‘周将亡矣……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三川: 指源于岐山的渭、泾、汭三条河流。周幽王即位第二年,都城镐京附近发生强烈地震,岐山崩塌,三川枯涸。史官伯阳父以为此是亡国之兆,不久,西周亡。 并列 崩,崩塌;竭,干涸,枯竭。山丘崩塌,河川枯竭。形容到了绝境。《国语·周语上》:“大国必依山川。~,亡之征也。”△贬义。用于自然环境恶化。也作“山崩水竭”。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倒塌:~塌。~坍。~毁。~解(jiě)。~溃。~决。~颓。分~离析。 破裂:~裂。把气球吹~了。 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了手。 败坏:礼坏乐(yuè)~。 称枪毙:拉出去~了。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
河流:名山大~。~流不息。 平原,平地:平~。米粮~。 〔~资〕旅费。 特指中国四川省:~剧。~菜。~贝。
尽,用尽:~诚。~尽。~力。~泽而渔。枯~。衰~。声嘶力~。用之不~。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崩』《廣韻》北滕切《集韻》《韻會》悲朋切,𠀤音繃。 《說文》山壞也,从山朋聲。 《玉篇》毀也。 《禮·曲禮·註》郉昺曰:自上墜下曰崩。 《詩·小雅》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春秋·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註》沙鹿,山名。 又殂落也。 《穀梁傳·隱三年》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 又姓。 《正字通》明正德中崩愈堅,固始縣丞,潛山人。 《集韻》作𡹔。亦作𨻱。
『川』《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緣切,音穿。 《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 《爾雅·釋水》湀闢流川。 《註》通流。 《疏》湀闢者,通流大川之別名也。 《又》過辨回川。 《註》旋流。 《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 《蔡邕·月令章句》衆流注海曰川。 《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 《傳》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又《禹貢》奠高山大川。 《傳》大川四瀆。 《疏》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 《呂氏春秋》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 《潘岳·關中記》涇、渭、灞、滻、鄷、鎬、潦、潏,凡八川。 《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 又三川,郡名。 《史記·秦始皇紀》滅二周,置三川郡。 《前漢·高祖紀》斬三川守李由。 《註》應劭曰:今河南郡也。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又四川,省名。 《韻會》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又口川。 《周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朱子詩》口川失自防。 又川衡,官名。 《周禮·地官》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 又竅也。 《山海經》倫山有獸如麋,其川在尾上。 《註》川,竅也。 又叶樞倫切,音春。 《詩·大雅》旱旣大甚,滌滌山川。早魃爲虐,如惔如焚。 《前漢·敘傳》昔在上聖,昭事百神。類帝禋宗,望秩山川。
『竭』《廣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𠀤音傑。盡也。 《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 《史記·太史公自序》神大用則竭。 又《說文》負舉也。 《禮·禮運》五行之運,迭相竭也。 《註》竭猶負戴也。言五行運轉,更相爲始。 又《玉篇》敗也。 《左傳·莊十年》曹劌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又叶去例切。 《妻誄柳下惠文》夫子之不竭兮,三黜終不弊兮,豈弟君子,永能厲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