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崩钟应


   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成语注音 ㄕㄢ ㄅㄥ ㄓㄨㄥ 一ㄥˋ
成语简拼 sbz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山崩鐘應
成语英文 the hill convulsed and the bell echoed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



成语示例


清·黄宗羲《<范熊岩文集>序》:“先生不论友与未友,知其为名士,山崩钟应,便欲为之分痛。”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第二卷:“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成语典故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因以“山崩钟应”比喻事物相感应。《歧路灯》二五回:“偎红倚翠阳台下,阿母惊魂几欲飞;请看古来啮指感,山崩钟应尚无违。” 并列 山,指四川铜山;钟,指河南洛阳宫殿前的大钟。铜山崩塌,洛阳的钟响应。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2:“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唐·孔颖达疏:“蚕吐丝而商弦绝,铜山崩而洛钟应。”《歧路灯》25回:“请看古来啮指感,~尚无违。”△用于一般事理。→心电感应。也作“山钟互应”。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倒塌:~塌。~坍。~毁。~解(jiě)。~溃。~决。~颓。分~离析。 破裂:~裂。把气球吹~了。 崩裂的东西击中:放爆竹~了手。 败坏:礼坏乐(yuè)~。 称枪毙:拉出去~了。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驾~。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杯子。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回答:答~。喊他不~。~承。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姓。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对待:~付。~变。~酬。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崩』

《廣韻》北滕切《集韻》《韻會》悲朋切,𠀤音繃。 《說文》山壞也,从山朋聲。 《玉篇》毀也。 《禮·曲禮·註》郉昺曰:自上墜下曰崩。 《詩·小雅》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春秋·僖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 《註》沙鹿,山名。  又殂落也。 《穀梁傳·隱三年》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  又姓。 《正字通》明正德中崩愈堅,固始縣丞,潛山人。 《集韻》作𡹔。亦作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