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看不清楚。形容斗争激烈。
眩:看不清楚。形容斗争激烈。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主客相搏,山川震眩。”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河流:名山大~。~流不息。 平原,平地:平~。米粮~。 〔~资〕旅费。 特指中国四川省:~剧。~菜。~贝。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夷伯之庙”。~霆。 雷:“烨烨~电。”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撼。~荡。~颤。~响。~动。声~遐迩。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身子不由得一~。 特指“地震”:~灾。~源。~中。~级。~情。防~。抗~。余~。 〔~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惊。~怒。~骇。~慑。
眼睛昏花看不清楚:~晕。~瞀。头昏目~。 迷惑,迷乱:~于名利。~惑。 古同“炫”,炫耀。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川』《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緣切,音穿。 《釋名》穿也。穿地而流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天下之地埶,兩山之閒,必有川焉。 《爾雅·釋水》湀闢流川。 《註》通流。 《疏》湀闢者,通流大川之別名也。 《又》過辨回川。 《註》旋流。 《疏》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 《蔡邕·月令章句》衆流注海曰川。 《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 《傳》決九州名川,通之至海。 又《禹貢》奠高山大川。 《傳》大川四瀆。 《疏》川之大者,莫大於瀆。四瀆,謂江,河,淮,漢也。 《呂氏春秋》何謂六川: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 《潘岳·關中記》涇、渭、灞、滻、鄷、鎬、潦、潏,凡八川。 《司馬相如·上林賦》蕩蕩乎八川。 又三川,郡名。 《史記·秦始皇紀》滅二周,置三川郡。 《前漢·高祖紀》斬三川守李由。 《註》應劭曰:今河南郡也。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也。 又四川,省名。 《韻會》今成都府,潼州,利州,夔州四路,取氓江,沱江,黑水,白水四大川以立名也。 又口川。 《周語》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朱子詩》口川失自防。 又川衡,官名。 《周禮·地官》川衡掌巡川澤之禁令。 又竅也。 《山海經》倫山有獸如麋,其川在尾上。 《註》川,竅也。 又叶樞倫切,音春。 《詩·大雅》旱旣大甚,滌滌山川。早魃爲虐,如惔如焚。 《前漢·敘傳》昔在上聖,昭事百神。類帝禋宗,望秩山川。
『震』《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𠀤音振。 《說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聲。 《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 《易·說卦》震爲雷。 《詩·小雅》㷸㷸震電。 《傳》震,雷也。 《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 《疏》雷之甚者爲震。 《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 又卦名。 《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又《易·說卦》震,動也。 《書·舜典》震驚朕師。 《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 《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𤴁。 《春秋·文九年》地震。 《疏》公羊傳曰:震者何,動地也。 《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𤇏,於是有地震。 又《爾雅·釋詁》震,懼也。 《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又《廣韻》威也。 《易·未濟》震用伐鬼方。 《詩·大雅》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又《廣韻》起也。 《易·雜卦傳》震,起也。 又《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驚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又《爾雅·釋詁》娠,震動也。 《註》娠,猶震也。 《疏》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后緡方震。皆謂有身爲震,故云娠猶震也。 又《書·禹貢》震澤底定。 《傳》震澤,吳南太湖名。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與娠同。女姙身動也。 《左傳·震動釋文》震又音申,懷姙也。 《集韻》通作㑗。 又《集韻》一曰官婢女隷謂之娠。 又《韻會》《正韻》𠀤之人切,音眞。怒也。 《班固·東都賦》赫然發憤,應者雲興。霆擊昆陽,憑怒雷震。 《前漢·敘傳》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 《註》師古曰:震音之人反。 又《字彙補》震旦,中國也。 《梁書》盤盤國稱梁主爲震旦天子。从之人切。
『眩』《唐韻》黃絢切《集韻》《韻會》《正韻》熒絹切,𠀤音衒。 《說文》目無常主也。 《博雅》惑也。亂也。 《中庸》敬大臣則不眩。 《前漢·元帝紀》俗儒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 《師古註》眩,亂視也。 又眠眩,亂也。瞑眩,劇也。𠀤詳眠瞑二字註。 又眩疾,風疾也。 《後漢·姜肱傳》言感眩疾,不欲出風。 又眩雷,地名。在烏孫北。見《漢書》。 又《韻會》或作𤣥。 《荀子·正論篇》上周密則下疑𤣥矣。 《註》𤣥與眩同,謂幽深難知。 又與眴通。詳眴字註。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涓切,衒平聲。義同。 又《釋名》懸也。目視動亂,如懸物遙遙然不定也。 《靈樞經·衞氣篇》上虛則眩。 又《揚子·方言》䀼眩,懣也。朝鮮冽水之閒,顚眴謂之䀼眩。 《註》眩音懸。 又《集韻》胡辦切《韻會》《正韻》胡慣切。𠀤與幻同。相詐惑也。 《史記·大宛傳》安息王以黎軒善眩人獻于漢。 《師古註》今吞刀吐火,屠人𢧵馬諸術是也。 又《集韻》扃縣切,音罥。行且賣也。與𧗳衒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