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盟誓像山、海一样永世不变。多表示对爱情的坚贞。
宋 辛弃疾《南乡子 赠妓》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指所订盟誓像山海那样重大,永久不变。多表示爱情的真诚。宋.赵长卿《贺新郎》词:“终待说山盟海誓,这恩情到此非容易。”《警世通言》卷三二:“自遇郎君,山盟海誓,白首不渝。”亦作“海誓山盟”。宋.辛弃疾《南乡子》词:“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明.无名氏《霞笺记.端阳佳会》:“休执恁,从今后地久天长,海誓山盟。”亦作“盟山誓海”。元.施惠《幽闺记.诏赘仙郎》:“后来与他同到招商店中,盟山誓海,共结鸾凰。”明.汤显祖《紫钗记.缓婚收翠》:“说他有恩山义海朝花在,盟山誓海曾把夜香排。”亦作“誓海盟山”。明.郑若庸《玉玦记.设誓》:“誓海盟山,金钗钿合,相同语恩私。”《群音类选.玉簪记.词姤私情》:“皇天在上,照证两心知,誓海盟山永不移。”亦作“誓山盟海”。《群音类选.四块玉.女相思》:“顿忘了誓山盟海,顿忘了音书不寄来。” 并列 盟,誓约;誓,发誓。所订盟誓像山海一样重大永恒。表示对爱情的真诚。宋·赵长卿《贺新郎》:“终待说~,这恩情到此非容易。”△用于男女谈情说爱。→坚贞不渝 始终如一 海盟山咒 海誓山盟 盟山誓海 ?朝三暮四。 也作“誓海盟山”、“誓山盟海”。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军。~友。同~国。~约。山~海誓。 指结拜弟兄:~兄。~弟。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 发(誓):~誓。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师。~词。~愿。~死。 表示决心的话:发~。宣~。立~。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盟』《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明。 《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 《類篇》誓約也。 又信也。 《書·呂𠛬》罔中于信,以覆詛盟。 《周禮·春官·盟祝》註:盟詛主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疏》盟者,盟將來。詛者,詛往過。 《春秋·正義》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 《禮·曲禮》涖牲曰盟。 《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盤。 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爲盟書。書成,乃歃血讀書。 又盟府,司盟之官也。 《左傳·僖五年》藏於盟府。 又《集韻》武永切,明上聲。義同。 又《集韻》眉病切,明去聲。 《莊子·齊物論》其留如詛盟。郭象讀。 又《字彙補》謨耕切,音萌。義同䀅。徐邈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更切。與孟通。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註》盟,今盟津。河內邑名。 《史記·周本紀》武王東觀兵於盟津。 《書·禹貢》作孟津。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道荷澤,被盟豬。 《註》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 《書·禹貢》作孟豬。 又叶莫郞切,音茫。 《詩·小雅》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史記·序傳》殺鮮放度,周公爲盟。大任十子,周以宗疆。 又叶莫浪切,茫去聲。 《黃庭經》十讀四拜朝太上,先謁太帝後北向。黃庭內經玉書暢,授者曰師受者盟。 《說文》本作𧖸,从血。篆作𥂗。 《字彙》俗通从皿,故附皿部。
『海』《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
『誓』《唐韻》《集韻》《韻會》𠀤時制切,音逝。 《說文》約束也。 《六書統》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 《爾雅·釋言》謹也。 《註》所以約勤謹戒衆。 《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 《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 《正韻》約信也。 《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 《傳》誓,戒也。軍旅曰誓。 《左傳·閔二年》誓軍旅。 《註》宣號令也。 《禮·曲禮》約信曰誓。 《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 又《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 《註》戒謹也。 又《玉篇》命也。 《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 《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嗣,樹子不易也。 又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 《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 《註》誓戒,要之以𠛬,重失禮也。 又男女私約亦曰誓。 《詩·國風》信誓旦旦。 又《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 《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又人名。 《史記·秦始皇紀》高誓,古仙人名。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又食列切,音舌。義同。 《玉篇》古文誓字。註詳言部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