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陬海筮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ān zōu hǎi shì
成语注音 ㄕㄢ ㄗㄡ ㄏㄞˇ ㄕˋ
成语简拼 szhs
常用程度 一般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王晫《今世说 德行》:“宦辙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读书能为文者,必枉车骑过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隅,角落:~见(粗浅的见识)。 聚居:~落(村落,村庄)。 农历正月的别称:~月。孟~。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洋。~域。~拔。~疆。~内。~岸。~誓山盟。五湖四~。 用于湖泊名称:青~。中南~。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碗。~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口。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火~。 漫无目标地:~骂。~找。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 特指中国上海:~派。 姓。

古代用蓍草占卦:“龟为卜,策为~”。~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陬』

《唐韻》子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𠀤音緅。 《說文》阪隅也。 《戰國策》康王之時,有雀生𪇥于城之陬。 《史記·絳侯世家》後吳奔壁東南陬。  又《爾雅·釋天》正月爲陬。 《史記·歷書》閏餘乖次孟陬殄滅。 《註》正月爲孟陬。 《屈原·離騷》攝提貞於孟陬。  又《莊子·天地篇》子貢𤰞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 《註》𤰞陬,愧恧貌。  又黔陬,漢縣,因山而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黔陬縣。 《註》故介國也。 《後漢·淳于恭傳》客隱琅邪黔陬山。  又《廣韻》聚居也。  又《前漢·西域傳》昆莫欲使其孫岑陬尙公主。 《史記·大宛傳》作岑娶。 《註》陬,子侯反。  又《廣韻》側鳩切《集韻》甾尤切,𠀤音鄒。 《玉篇》隅也。  又《廣韻》鄕名。 《類篇》魯邑。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鄕陬邑。 《註》陬,孔子父叔梁紇所治邑。 《論語》作鄹人之子。  又《廣韻》子于切《集韻》遵須切,𠀤音諏。 《張衡·南都賦》天封大胡,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 《集韻》或作𨽁。

『海』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𠀤音醢。 《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 《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 《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又環九州爲四海。 《書·禹貢》四海會同。 《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又物產饒富爲陸海。 《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又天海,星名。 《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又州名。 《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又《韻補》叶虎洧切,音喜。 《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又叶火五切,音虎。 《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 《集韻》或作𣴴。

『筮』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時制切,音誓。 《說文》《易》卦用也。 《廣韻》龜曰卜,蓍曰筮。巫咸作筮。筮,決也。 《書·洪範》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 《左傳·僖四年》卜人曰:筮短龜長,不如從長。 《註》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龜,象。筮,數。故象長數短。 《疏》象者,物初生之形。數者,物滋息之狀。凡物皆先有形象,乃有滋息,是數從象生也。龜以本象金、木、水、火、土之兆以示人,故爲長。筮以末數七八九六之策以示人,故爲短。  又筮之畫卦,從下而始,故以下爲內,上爲外。凡筮者,先爲其內,後爲其外,內卦爲己身,外卦爲他人。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楪蓍占也。  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註》南陽郡宛縣南有北筮山。  又書名。 《前漢·藝文志》縱橫家有《國筮子》十七篇,蓍龜家有《大筮衍易》二十八卷。  又《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 《註》郭璞云:豐隆,筮師,御雲。《歸藏》云豐隆筮雲氣而告之,則雲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