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论鲠议


   指议论严正刚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iào lùn gěng yì
成语注音 ㄑ一ㄠˋ ㄌㄨㄣˋ ㄍㄥˇ 一ˋ
成语简拼 qlg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峭論鯁議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议论严正刚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李纲《论节义》:“[颜真卿]其后归朝,峭论鲠议,为奸臣所挤,殒于贼手。”


成语典故

议论严正刚直。宋 李纲《论节义》:“〔颜真卿〕其后归朝,峭论鲠议,为奸臣所挤,殒于贼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山又高又陡:陡~。~壁。峻~。~立。~丽(a.陡峭而多姿;b.文辞遒劲华美)。~拔。 形容严峻:~寒。~急。~劲。~厉。

鱼骨:骨~在喉,不吐不快。 鱼骨卡在嗓子里。 直:骨~。~直(同“梗直”、“耿直”)。~言。

意见,言论:~论。提~。建~。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峭』

《廣韻》《集韻》𠀤七肖切,音俏。山峻拔峭絕也。 《集韻》嶮也。 《淮南子·繆稱訓》岸峭者必阤。  又《謝靈運·過始寧墅詩》巖峭嶺稠疊。  又急也,嚴厲也。 《前漢·鼂錯傳》錯爲人峭直刻深。 《正字通》通作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