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大陡峭的山岭。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金.蔡松年《水龙吟词序》:“举目皆崇山峻岭,烟霏空翠,吞吐飞射。”《清史稿.胡季堂传》:“川、楚、陕连界,崇山峻岭,断涧深沟,在在险阻。”亦作“峻岭崇山”。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周明老》:“〔周知微〕《上巳日寒食有句》云:‘疾风暴雨悲游子,峻岭崇山非故乡。’亦为可赏。”明.崔时佩.李日华《南西厢记.上国发轫》:“峻岭崇山,半吞云气;黄鸟隔林啼,可爱他声流丽。” 并列 崇高。峻,高而陡。高大陡峭的山岭。语出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邓贤《中国知青梦》:“这些坝子好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澜沧江峡谷两岸的~中,被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和森林植被所覆盖,千百年来人迹罕至,野兽出没,因此直至本世纪中叶,西双版纳还是一片与世隔绝的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描写山之高险。 →层峦叠嶂 ?一马平川。也作“峻岭崇山”。
高:~山峻岭。~高。~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尊重,推重:~敬。~拜。~尚。推~。尊~。 古同“终”,终了。 充,充满:~酒于觞。 增长:“今将~诸侯之奸”。 姓。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山高而陡:高~。险~。~峭。~拔。 高大:~德。~节。 严厉苛刻:~刻。~厉。严~。严刑~法。
〔~嵤〕山深貌。亦作“岭巆”。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𠀤音漴。 《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 《爾雅·釋詁》崇,重也。 《郉昺曰》又高貴也。 《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 《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又充也。 《禮·樂記》復綴以崇。 又《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 《註》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又聚也。 《詩·大雅》福祿來崇。 《註》謂積而高也。 《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 《註》蘊,積。崇,聚也。 又《廣韻》敬也,就也。 《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又終也。 《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註》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又崇牙,樂器飾。 《詩·周頌》崇牙樹羽。 《註》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爲大牙,其狀隆隆然。 又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又地名。 《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註》在今澧州澧陽縣。 又姓。 《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又叶仕莊切,音牀。 《𨻰琳·大荒賦》仰閬風之城樓兮,縣圃邈以隆崇。𡍮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又《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 《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見後崧字註。 《集韻》或作崈。 《玉篇》思融切。同崧。 《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 《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 《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 《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 《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 又姓。 《正譌》嵩古作崇。 《韋昭國語註》通用崈。 《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
『山』《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峻』《廣韻》私閏切《集韻》《正韻》祖峻切《韻會》須閏切,𠀤音浚。 《說文》高也。本作𡺲。或省作峻。 又《廣韻》險也,長也。 《集韻》大也。 《大學》克明峻德。 又峭也,速也,嚴急也。 《史記·酷吏傳》吏務爲嚴峻。 又《韻會》通作駿。 《詩·大雅》駿極于天。 《傳》駿,大也。 《正字通》集韻或作𡍵𡼕,非。
『岭』《廣韻》《集韻》𠀤郎丁切,音零岭巆,山深貌。 又山名。 《唐·元結·閔岭中樂府》入岭中而登玉峰。 《唐韻》良郢切《集韻》《正韻》里郢切《韻會》里整切,𠀤音領。 《說文》山道也。 《廣韻》山坡也。 《正字通》山之肩領,可通道路者。 《裴潛廣州記》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爲五嶺。 《鄧德明·南康記》大庾,桂陽,騎田,九眞,都龎,臨賀,萌渚,始安,越城,爲九嶺。 《沈約詩》置嶺白雲閒。 又通作領。 《前漢·嚴助傳》輿轎而踰領。 又叶離珍切,音陵。 《王褒·九懷》駕元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蔥嶺。連五宿兮建旄,揚氛氣兮爲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