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论闳议


   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óng lùn hóng yì
成语注音 ㄔㄨㄥˊ ㄌㄨㄣˋ ㄏㄨㄥˊ 一ˋ
成语简拼 clhy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崇論閎議
成语英文 comments or arguments superior to all other's(brilliant discourse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3回:“还有一篇崇论闳议的大文,乃是比部郎中王朴所作。”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


成语典故

闳:大。指立意不平常的大道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亦作“崇论宏议”。宋.陆九渊《与符舜功书》:“下问之及,时荐其愚,非能有崇论宏议惊世骇俗之说。”《孽海花》六回:“崇论宏议虽多,总挡不住坚船大炮的猛。”鲁迅《坟.说胡须》:“‘你怎么学日本人的样子,身体既矮小,胡子又这样……’一位国粹家兼爱国者发过一篇崇论宏议之后,就达到这一个结论。” 并列 本指高论博议,后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终淹没而未行者,有之矣。”△用于议论。→真知灼见 ?一孔之见。也作“崇论宏议”。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高:~山峻岭。~高。~论闳议(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论。亦作“崇论宏议”)。 尊重,推重:~敬。~拜。~尚。推~。尊~。 古同“终”,终了。 充,充满:~酒于觞。 增长:“今将~诸侯之奸”。 姓。

意见,言论:~论。提~。建~。 讨论,商量:商~。会~。协~。~案。~决。~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恐招物~。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驳~。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崇』

《廣韻》《集韻》《韻會》鉏弓切《正韻》鉏中切,𠀤音漴。 《說文》嵬高也。从山宗聲。 《爾雅·釋詁》崇,重也。 《郉昺曰》又高貴也。 《易·繫辭》崇高莫大乎富貴。 《左傅宣十二年》師叔楚之崇也。  又充也。 《禮·樂記》復綴以崇。  又《儀禮·鄉飲酒禮》主人再拜崇酒。 《註》崇,充也。謂相充實也。  又聚也。 《詩·大雅》福祿來崇。 《註》謂積而高也。 《左傳·隱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去草,芟夷蘊崇之。 《註》蘊,積。崇,聚也。  又《廣韻》敬也,就也。 《書·仲虺之誥》欽崇天道。  又終也。 《詩·衞風》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註》言行不終朝而至也。  又崇牙,樂器飾。 《詩·周頌》崇牙樹羽。 《註》懸鐘磬之處,以采色爲大牙,其狀隆隆然。  又國名。堯時崇伯鯀,商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  又地名。 《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 《註》在今澧州澧陽縣。  又姓。 《正字通》宋靑田令崇大年。  又叶仕莊切,音牀。 《𨻰琳·大荒賦》仰閬風之城樓兮,縣圃邈以隆崇。𡍮若華之景曜兮,天門閌以高驤。  又《正譌》嵩古作崇。別作崧,非。 《正字通》韋昭國語註通用崈。崇崈音義同,合崇嵩爲一,非。互見後崧字註。 《集韻》或作崈。 《玉篇》思融切。同崧。 《說文》中嶽嵩高山也,从山高,指事。 《白虎通》中嶽獨加高字,中央在四方之中可高,故曰嵩高。 《後漢·郡國志》穎川陽城有嵩高山。 《註》禹貢有外方山,卽嵩也。 《前漢·武帝紀》翌日親登嵩高,御史乘屬在廟旁。吏卒咸聞呼萬歲者三。  又姓。 《正譌》嵩古作崇。 《韋昭國語註》通用崈。 《正字通》按崇崈音義同,不當合崇嵩爲一。互見前崧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