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顾右眄


   左看右看。细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uǒ gù yòu miǎn
成语注音 ㄗㄨㄛˇ ㄍㄨˋ 一ㄡˋ ㄇ一ㄢˇ
成语简拼 zgym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左顧右眄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左看右看。细看。


成语示例


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信自僦一斋,好洁其衣服,左顾右眄,小不整,则呼匠治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信自僦一斋,好絜其衣服,左顾右眄,小不整即呼匠治之。”


成语典故

眄:斜视。左看看,右看看。多用以形容洋洋自得的样子。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左顾右眄,谓若无人,岂非吾子壮志哉。”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信自僦一斋,好洁其衣服,左顾右眄,小不整则呼匠治之。” 并列 顾,回头看;眄,斜视,看。左看右看。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信自僦一斋,好洁其衣服,~,小不整即呼匠治之。”※眄,不读作gài。△多用于描写得意的神态或仔细看方面。→左顾右盼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与“右”相对:~手。~方。~右。~膀右臂。 地理上指东方:山~。江~。 指政治思想上进步或超过现实条件许可的过头思想和行动:~派。~翼。~倾。 斜,偏,差错:~脾气。~嗓子。 降低官职:~迁。 古同“佐”,佐证。 姓。

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手。~边。 地理上指西方:山~。江~。 指政治思想上保守或反动的:~倾。~派。~翼。 古代称等级高的:~族。~职。无出其~(没有高过它的)。 崇尚,重视:“窃以~文兴化,乃致治之所先”。 古同“侑”,劝酒,劝食。 古同“佑”,帮助,偏袒。

斜着眼看:~视。~睨。~伺(窥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左』

《唐韻》《正韻》臧可切《集韻》《韻會》子我切,𠀤音𡯛。 《增韻》左右定位。左,右之對,人道尚右,以右爲尊。 《禮·王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 《史記·文帝紀》左賢右戚。 《註》韋昭曰:左猶高,右猶下也。  又《增韻》手足便右,以左爲僻,故凡幽猥,皆曰僻左。 《前漢·諸侯王表》作左官之律。 《註》師古曰:左官猶言左道。僻左,不正也。漢時依古法,朝廷之列以右爲尊,故謂降秩爲左遷。佐諸侯爲左官也。 《韻會》策畫不適事宜曰左計。  又《正韻》左,戾也。  又乗車尚左。 《禮·曲禮》祥車曠左。 《疏》曠,空也。車上貴左,僕在右,空左以擬神也。  又吉尚左。 《禮·檀弓》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註》喪尚右,右,隂也。吉尚左,左,陽也。  又不助也。 《左傳·襄十年》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 《疏》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爲右,不助者爲左。  又證也。 《前漢·楊惲傳》左驗明白。 《註》左,證左也。言當時在其左右,見此事者也。  又姓。 《廣韻》齊之公族有左右公子,後因氏焉。  又漢複姓二氏,左傳公子目夷爲左師,其後爲氏。秦有左師觸讋。晉先蔑爲左行,其後爲氏。漢有御史左行恢。  又《唐韻》則箇切《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𠀤音佐《說文》手相左助也。 《爾雅·釋詁》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 《疏》皆謂佐助,反覆相訓,以盡其義。 《易·泰卦》以左右民。 《疏》左右,助也。 《書·畢命》周公左右先王。  又叶總古切,音祖。 《王逸·九思》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俓娵觜兮直馳,御者迷兮失軌。軌音矩。  又叶祖戈切,挫平聲。 《詩·小雅》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宜叶牛何反。

『右』

《唐韻》于救切《集韻》《韻會》尤救切《正韻》爰救切,𠀤音峟。與祐佑通。 《說文》助也。 《爾雅·釋詁》右,導也,勴也,亮也。 《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 《註》左音佐。 《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 《詩·大雅》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又左之對也。 《書·禹貢》夾右碣石入于河。 《禮·少儀》贊幣自左,詔辭自右。 《註》立者尊右。  又上也。 《前漢·公孫弘傳》守成上文,遭遇右武。 《註》師古曰:右亦上也。  又《循吏傳》文翁以爲右職。 《註》師古曰:右職,縣中高職也。  又强也。 《後漢·明帝紀》無令豪右,得固其利。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右,掌羣右之政令。 《註》羣右,戎右,齊右,道右也。  又姓。 《正字通》漢右公弼,宋右嘉祥,明右巖。  又《廣韻》漢複姓,五氏。左傳𡭢樂大心爲右師,其後因官爲氏,漢有中郞右師譚。晉賈華爲右行,因官爲氏,漢有御史中丞右行綽。何氏姓苑有右閭、右扈、右南等氏。  又山名,獸名。 《山海經》長右之山有獸,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又與侑通。 《周禮·春官·大祝》以享右祭祀。 《註》右讀爲侑。勸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云久切,音有。義同。○按《集韻》有上去二音,義實相通。《正韻》於上聲訓左右手,去聲訓右助,二音分二義,非。  又叶以周切,音由。 《詩·周頌》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按《唐韻》正音以。今從朱註。  又叶羽軌切,音以。 《詩·衞風》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弟叶滿彼反。 《秦風》溯徊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宋玉·笛賦》隆崛萬丈,盤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按《唐韻》正云:右古音以歷引經傳子集證之,是直當讀作以,非止叶音矣。  又叶于記切,音異。 《詩·小雅》我有嘉賔,中心喜之。鐘鼓旣設,一朝右之。喜叶去聲。  又叶演女切,音與。 《陸雲·陸丞相誄》乃幹中軍,入作內輔。公侯陟降,在帝左右。 《說文》本作𠮢,从口从又。 《徐鍇曰》言不足以左復手助之。

『眄』

《唐韻》莫甸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𠀤音麫。 《說文》目偏合也。  又袤視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眄。 《史記·鄒陽傳》按劒相眄。 《前漢·班固敘傳》虞卿以顧眄,而捐相印。 《陶潛·歸去來辭》眄庭柯以怡顏。  又流眄,轉眼貌。 《張衡·西京賦》眳藐流眄,一顧傾城。  又《淮南子·覽冥訓》臥倨倨,興眄眄。 《註》眄眄然,視無智巧貌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彌殄切《正韻》莫辨切,𠀤麫上聲。義同。 俗作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