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学派


   清 代今文经学派。因创始人 庄存与 、 刘逢禄 都是 常州 人,故名。最初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故鸦片战争前后, 龚自珍 、 魏源 以《公羊》经义,发挥政见,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光绪 间, 廖平 分析经学,详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áng zhōu xué pài
成语简拼 czxp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清 代今文经学派。因创始人 庄存与 、 刘逢禄 都是 常州 人,故名。最初根据今文《公羊》经说,发挥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故鸦片战争前后, 龚自珍 、 魏源 以《公羊》经义,发挥政见,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光绪 间, 廖平 分析经学,详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长久,经久不变:~数。~量(亦称“恒量”)。~项。~任。~年。~驻。~住。~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客。时~。经~。 普通的,一般的:~识。~务。~规。~情。~人。平~。反~。 姓。

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所辖地区的大小历代不同(后多用于地名):~县。杭~。 中国一种民族自治行政区划: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

水的支流:九~(指长江支流之多)。 一个系统的分支:~系。~别。~性。党~。 作风,风度:正~。气~。~势。~头。 分配,指定:~赴。~驻。~遣。委~。 指摘:~不是。 量词(❶用于派别,如“两~的意见争论不休”;❷用于景色、气象、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如“一~胡言”、“好一~北国风光”)。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常』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𠀤音裳。 《玉篇》恆也。 《正韻》久也。 《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 《繫辭》動靜有常。 《詩·周頌》𨻰常于時夏。 《箋》謂𨻰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 《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又五常。 《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 《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又神名。 《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又地名。 《詩·魯頌》居常與許。 《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又州名。 《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𨻰置常州。  又山名。 《前漢·地理志》常山郡。 《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又水名。 《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 《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 《書·禹貢》作恆。  又旂名。 《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 《又》王建大常。 《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又常服。 《詩·小雅》載是常服。 《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又《廣韻》倍尋曰常。  又車戟名。 《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又木名。 《爾雅·釋木》常棣。 《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 《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又姓。 《廣韻》出河內。 《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又與裳同。 《說文》下帬也。 《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州』

《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𠀤音周。 《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 《廣雅》州,殊也,浮也。 《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 《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 《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 《書·舜典》肇十有二州。 《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 《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 《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 《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 《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 《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 《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又《周禮·地官》五黨爲州。 《註》州二千五百家。 《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又國名。 《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 《傳》淳于公如曹。 《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 《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又邑名。 《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 《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又《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 《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又《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 《註》南郡有州陵縣。  又姓。 《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 《註》晉大夫。  又《爾雅·釋畜》白州驠。 《註》州,竅。 《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又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又叶專於切,音朱。 《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派』

《廣韻》匹卦切《集韻》《韻會》普卦切,𠀤音𠂢。 《說文》別水也。一曰水分流也。 《左思·吳都賦》百川派別,歸海而會。  又《博雅》水自汾出爲派。  又《集韻》卜卦切,音𥿯。谷名,在安邑。  又莫獲切,音麥。泉潛通也。  又《韻補》叶滂佩切,音配。 《歐陽修·病暑賦》覽星辰之浮沒,視日月之隂蔽。披閶闔之淸風,飮黃流之巨派。  又叶普駕切,音怕。 《呂溫勳臣贊》河出昆侖,來潤中夏。連山合沓,橫擁其派。 或作泒,非。泒音孤,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