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帐幕。把蓝天当作帐幕;把大地当作“铺席”。形容胸襟旷达开阔;也形容野外的生活情景。
晋 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源见“刘伶好酒”。形容好酒纵饮,疏狂放达。唐 杨炯《参军事上柱国荥阳郑怀义赞》:“怀义倜傥,诙谐取容,幕天席地,何去何从?”宋 沈瀛《念奴娇》词:“六代当日繁华,幕天席地,醉拍江流窄。” 并列 把天当作帷幕,把地当作铺席。比喻在露天活动。也用来形容胸襟旷达,放任不拘。语出晋·刘伶《酒德颂》:“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西游记》63回:“众兄弟在星月光前,~;举杯叙旧。”△褒义。多用于评价人品或人的生活方面。→在家出家 明月入怀 帷天席地 ?循规蹈矩 不甘寂寞。也作“席地幕天”。
覆着在上面的帐:帐~。夜~。~天席地。 垂挂在舞台前部的帷帐:~布。~后。开~。银~。帷~。 古代战争期间将帅办公的地方:~府。~宾。~僚。 戏剧较完整的段落,亦喻生活中的情景:序~。独~剧。 古代作战时用的铁制臂甲和腿甲。 覆盖:“解朝服而~之”。 古同“漠”,沙漠。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古人用以坐、卧,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子。草~。苇~。竹~。凉~。~地而坐。~卷(juǎn )。 座位:~位。~次。出~。列~。 酒筵,成桌的饭菜:筵~。宴~。酒~。 特指议会中当选的人数:四~。 职位:主~。西~(塾师)。 量词:一~酒。 姓。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底子:质~。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唐韻》慕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末各切,𠀤音莫。 《說文》帷在上曰幕。 《廣雅》帳也。 《釋名》幕,絡也,在表之稱也。 《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 《左傳·成十六年》楚子登巢車,以望晉軍,伯州犂侍于王後,王曰:張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徹幕矣。曰:將發命也。 又《韻會》幕府。軍旅無常居,故以帳幕言之。通作莫。 《史記·李牧傳》市租皆輸入莫府。 《註》索隱曰:古者出征爲將帥,軍還則罷,理無常處,以幕帟爲府署,故曰幕府。 《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註》索隱曰:凡將軍謂之幕府者,蓋兵門合施帷帳,故稱幕府。古字通用,遂作莫耳。 又《周禮·天官·幕人註》幕或在地,展𨻰於上也。 《儀禮·聘禮》館人布幕于寢門外,官𨻰幣。 《註》布幕以承幣。 《疏》館人布幕於地,官𨻰幣於其上。 又臂脛衣也。 《釋名》留幕,冀州所名大褶至膝者也。留,牢也。幕,絡也。言牢絡在衣表也。 《史記·蘇秦傳》當戰,則斬堅甲鐵幕。 《註》謂以鐵爲臂脛之衣。 又《類篇》覆食案亦曰幕。 又《廣雅》粗幕庵也。 又《廣雅》幕,覆也。 《易·井卦》上六井收勿幕。 《註》幕猶覆也。 《疏》不自掩覆,與衆共之。 又《爾雅·釋言》幕,暮也。 《註》幕然暮夜也。 又六幕。 《前漢·禮樂志》紛紜六幕浮大海。 《註》猶言六合也。 又沙幕。 《前漢·武帝紀》衞靑將六將軍絕幕。 《註》幕,沙幕。臣瓚曰:沙土曰幕,直度曰絕。師古曰:幕者,今之突厥中磧耳。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淸河郡繹幕縣,琅邪郡姑幕縣。 又《廣韻》姓也。 《姓譜》舜祖幕之後。 《史記·𨻰世家》自幕至於瞽瞍。 《註》鄭衆曰:幕,舜之先也。 又《集韻》莫半切,音縵。平而無文曰幕。 《前漢·西域傳》罽賔國錢爲騎馬,幕爲人面。 《註》韋昭曰:幕,錢背也。 又《韻補》蒙晡切,音模。 《李陵·別蘇武歌》經萬里兮度沙幕,爲君將兮奮匈奴。 又《正韻》莫狄切,音覓。 《盧仝·思君吟》我心爲風兮淅淅,君身爲雲兮幕幕。
『天』《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席』《唐韻》祥易切《集韻》《韻會》《正韻》祥亦切,𠀤音夕。 《說文》藉也。 《玉篇》牀席也。 《廣韻》薦席。 《增韻》藳秸曰薦,莞蒲曰席。 《急就篇註》簟謂之席。 又重曰筵,單曰席。 《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第。 《註》衽席,單席也。 《釋名》席,釋也。可卷可釋。 《詩·邶風》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賈誼·過秦論》席卷天下。 又《韻會》資也,因也。 《書·畢命》席寵惟舊。 《前漢·劉向傳》呂產呂祿,席太后之寵。 《註》師古曰:席猶因也。言若人之坐於席也。 又《玉篇》安也。 又𨻰也。 《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註》席,𨻰也。鋪𨻰往古堯舜之善道,以待聘召。 又姓。 《韻會》出安定,其先司周之典籍,因氏焉。後避項羽名,改爲席。 又叶祥龠切,音灼。 《易林》重茵厚席,循臯采藿。
『地』《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𠀤音弟。 《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𨻰列也。 《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 《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 《易·說卦傳》坤爲地。 《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 《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 《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又叶徒何切,音沱。 《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