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打雷不下雨


   干:空。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ān dǎ léi bù xià yǔ
成语注音 ㄍㄢ ㄉㄚˇ ㄌㄟˊ ㄅㄨˋ ㄒ一ㄚˋ ㄩˇ
成语简拼 gdlbx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干打靁不下雨
成语英文 much said but nothing done(all talk and no action)
成语日文 雨降(ふ)らずに雷(かみなり)が鳴(な)る
成语结构  复句式
成语字数  6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干:空。比喻空作许诺,不肯实施,不肯给人以实惠。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周作人《关于雷公》:“故见小孩子号哭无泪者曰干打雷不下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老舍《离婚》:“干打雷不下雨是没有什么作用的。”


成语典故

其他 比喻嘴上说得很响,没有实际行动。老舍《离婚》:“~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贬义。描写虚假。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击,敲,攻击:~击。殴~。~杀。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 做,造:~首饰。~家具。 拨动:~算盘。 揭,破,凿开:~破。~井。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 涂抹,印,画:~蜡。~戳子。 写出,开出:~证明。 捆,扎:~包裹。 合,结合:~伙。~成一片。 获取,购取:~水。~鱼。 除去:~消。~杈。 定出,计算:~算。~腹稿。 用,采用,使用:~比喻。 玩,玩耍:~球。 截,停,减,退:~住。~价儿。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 自,从:~哪儿来?

量词,指十二个:一~铅笔。

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电。~鸣。~动。~雨。~霆。~厉风行。 军事用的爆炸武器:地~。鱼~。布~。扫~。~管。 〔~池〕古水名,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现用于成语“不敢越~~一步”,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 姓。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使降落:~半旗。~棋。 进入:~海。 投送:~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谦辞:在~。~官。 颁布:~令。 攻克:攻~。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用,投入精力:~工夫。 退让:争执不~。 做出判断:~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少于:不~二百人。 动物生产:鸡~蛋。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下雨,落下:~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干』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𠀤音竿。 《說文》干,犯也。 《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又《爾雅·釋言》干,求也。 《書·大禹謨》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 《論語》子張學干祿。  又盾也。 《揚子·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干,關西謂之盾。 《書·大禹謨》舞干羽于兩階。 《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司干,官名。 《周禮·春官》司干掌舞器。  又《爾雅·釋言》干,扞也。 《註》相扞衞。 《疏》孫炎曰:干盾,自蔽扞。 《詩·周南》公侯干城。 《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爲扞蔽如盾,爲防守如誠然。  又㵎也。 《詩·小雅》秩秩斯干。 《傳》干,㵎也。  又水涯也。 《易·漸卦》鴻漸干干。 《註》干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 《詩·魏風》寘之河之干兮。 《傳》干,厓也。  又國郊曰干。 《詩·邶風》出宿于干。 《傳》干言國郊也。  又《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 《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 《前漢·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 《註》師古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干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又自甲至癸爲天干。 《皇極經世》十干,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干,配天地之用也。 《皇極內篇》十爲干,十二爲支。十干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又闌干,橫斜貌。 《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干。  又《韻會》闌楯閒曰闌干。 《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干。  又《韻會》目眶謂之闌干。 《正韻》闌干,淚流貌。 《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干。 《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干。  又蘭干,紵也。 《後漢·哀牢國傳》蘭干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 《華陽國志》蘭干,獠言紵也。  又干將,劒名。 《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莫邪斷髮翦爪投于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又干遮,曲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干遮。 《註》干遮,曲名也。  又射干,木名。 《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又草名。 《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干。 《後漢·𨻰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又獸名。 《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 《註》射干,似狐,能緣木。  又野干,亦獸名。 《法華經》野干,體瘦無目,爲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又發干、蘭干、餘干,𠀤縣名。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干縣,漢陽郡有蘭干縣。 《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干縣。  又長干,地名。 《左思·吳都賦》長干延屬。 《註》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干中有大長干,小長干,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干。韓詩曰考盤在干。地下而黃曰干。  又姓。 《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干犫。 《劉向·別錄》有干長,著天下忠臣九篇。  又段干,干己,𠀤複姓。 《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爲魏將,封於段干。 《註》段干,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朋。疑此三人是姓段干也,本蓋因邑爲姓。 《何氏姓苑》漢有干已衍,爲京兆尹。  又《集韻》居案切,音盰。扞也。 《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又《篇韻》音寒。國名。 《淮南子·道應訓》荆有佽飛,得寶劒於干隊。 《註》干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又《韻會》通作奸。 《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又通作忓,干預也。 《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又《韻會》通作竿。 《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 《註》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謂之相竿摩。  又與矸通。 《集韻》矸,石也。或省作干。  又與豻通。 《類篇》豻或作干。 《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干五十。 《註》干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又古與乾通。 《初月帖》淡悶干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干,古干溼之干。今以談作痰,干作乾,非也。  又叶經天切,音堅。 《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焉切,音虔。易卦名。 《程頤曰》以形體謂之天,以性情謂之乾。 《本義》乾,健也。 《釋名》乾,進也。行不息也。  又馬飾曰連乾。 《顧況詩》金鞍玉勒錦連乾。  又姓。  又州名。古雍州地,唐置乾州。  又《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𠀤音干。燥也。 《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外彊中乾。  又乾侯,地名。言其水常竭也。今廣平府成安縣,卽其地。 《說文》𧸟作𨝌。  又桑乾,河名。卽濕水。 《水經注》濕水,出鴈門隂館縣東北,過代郡桑乾縣南,又東過涿鹿縣北,又東南出山過廣陽薊縣北。  又乾沒。 《史記·張湯傳》始爲小吏乾沒。 《註》言掩取貨利,沒爲已有,如水盡涸也。  又《韻補》叶渠巾切,音勤。 《邯鄲淳受命述》治詠儒墨,納策公卿。昧旦孜孜,夕惕乾乾。叶下人。  又叶經天切,音堅。 《韓愈詩》𣁪𣁪新葉大,瓏瓏晚花乾。靑天何寥寥,雨蝶飛翩翩。 《註》乾,花色不潤也。 《唐韻》古案切《集韻》《韻會》居案切《正韻》古汗切,𠀤干去聲。 《類篇》幹,能事也。 《易·蠱卦》幹父之蠱。 《註》幹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  又《玉篇》幹,體也。 《易·乾卦》貞者,事之幹也。  又草木莖曰幹。 《詩詁》木旁生者爲枝,正出者爲幹。  又凡器之本曰幹。 《禮·月令》羽箭幹。 《註》幹者,器之本也。 《疏》器之材樸,總謂之幹。 《周禮·冬官考工記》荆之幹。 《註》柘也,可以爲弓弩之幹。  又十干,本作幹。 《廣雅》甲乙爲幹。幹者,日之神也。  又脅也。 《公羊傳·莊元年》搚幹而殺之。 《爾雅·釋畜》回毛在幹,茀方。 《疏》旋毛在脅者,名茀方。  又奇幹,國名。 《汲冢周書》奇幹善芳。 《註》奇幹在北。善芳者,鳥名。  又《韻會》幹,脊骨。 《左傳·昭二十五年》唯是楄柎,所以藉幹。  又姓。 《萬姓統譜》見《姓苑》。宋時西夏有幹道冲,其先從夏主遷興州,世掌夏國史。道冲通五經,爲蕃漢敎授,官至中書宰相。元有幹勒忠,習女直契丹字,通法律,官至同僉樞密院事。  又《集韻》《正韻》𠀤河干切,音寒。 《集韻》幹,井垣也。 《韻會》幹,井上木欄也。其形四角,或八角。  又謂之銀牀。 《莊子·秋水篇》吾跳樑乎井幹之上。  又樓名。 《前漢·郊祀志》武帝立井幹樓,高五十丈。 《註》積木而高爲樓,若井幹之形也。 《班固·西京賦》攀井幹而未半,目眴轉而意迷。  又《韻會》與管通。 《前漢·劉向傳》石顯幹尚書。 《註》師古曰:幹,與管同。 《後漢·竇憲傳》內幹機密。 《註》幹,古與管通。  又叶九件切,音蹇。 《揚子·太𤣥經》井無幹,水直衍。  又叶經電切,音見。 《蘇轍·墨君堂詩》中堂開素壁,蕭颯起霜幹。隨宜賦竹意,落筆皆蔥蒨。

『打』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擊也。从手丁聲。 《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 《註》謂捶打。音頂。  又《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 《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 《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又白打,毬采名。 《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 《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又《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𠀤讀與等近。義同。  又《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又《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𤴁、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雷』

《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正韻》盧回切,𠀤音罍。 《說文》本作靁。隂陽薄動靁雨生物者也。从雨畾聲。象回轉形。 《易·說卦》震爲雷。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  又《禮·曲禮》毋雷同。 《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左𤣥冥而右黔雷。 《註》黔雷,黔嬴也。天上造化神名。  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 《註》雷鼓,八面鼓也。  又《韻會》雷門,會稽城門,有大鼓,聲聞百里。 《前漢·王尊傳》毋持布鼓過雷門。  又《南部新書》胡琴,大曰大忽雷,小曰小忽雷。  又山名。 《書·禹貢》壷口雷首。 《疏》雷首,在河東蒲坂縣南。  又澤名。 《書·禹貢》雷夏旣澤。 《傳》雷夏,澤名。  又漢侯國名。在東海。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外國名。 《前漢·西域傳》無雷國王冶盧城。  又州名。 《韻會》在廣西,其山爲雷所震,水流爲江。唐置雷州。  又姓也。 《前漢·淮南王安傳》郞中雷被。  又音纍。 《楚辭·九歌》駕龍輈兮乗雷,載雲旗兮委蛇。 《晉語》靑陽。方雷氏之甥也。 《註》方雷,西陵氏之姓。黃帝娶於西陵氏之子,曰纍祖,實生靑陽。雷纍同。○按晉語註,雷有纍音,非止叶音也。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推石下也。  又《集韻》盧對切,音類。本作礧。或作壘礌檑。 《埤蒼》推石自高而下也。 《周禮·秋官·職金註》槍雷,椎椁之屬。 《釋文》劉音誄。沈云:當爲礌,郞對反。 《前漢·鼂錯傳·具藺石註》如淳曰:藺石,城上雷石。師古曰:雷,來內反。  又《正字通》擊鼓曰雷。 《古樂府》官家出遊雷大鼓。 《唐韻》阻立切《集韻》側立切,𠀤音戢。 《說文》衆口也,从四口,讀若戢。  又《集韻》測入切,音㞚。  又訖立切,音伋。  又北及切,音鵖。義𠀤同。  又《字彙補》古文雷字。見七修類稿。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下』

《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𡘋遐上聲。在下之下,對上之稱。 《易·乾·文言》本乎地者親下。  又《說文》底也。 《玉篇》後也。  又賤也。  又《儀禮·士相見禮》始見于君,執摯至下。 《鄭註》下謂君所。 《賈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視袷已下,故言下也。  又《集韻》《韻會》𡘋亥駕切,遐去聲。 《正韻》降也,自上而下也。 《易·屯卦》以貴下賤。 《詩序》君能下下。  又《爾雅·釋詁》下,落也。 《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去也。 《周禮·夏官·司士》歲登,下其損益之數。  又《韻補》叶後五切,音戶。 《詩·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與女叶。 《吳棫曰》毛詩下字一十有七,陸德明皆此讀。 《𨻰第·古音考》與吳同。  又叶胡佐切,音賀。 《曹丕·寡婦賦》風至兮淸厲,隂雲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發石也。从厂,欮聲。 《玉篇》短也。 《爾雅·釋言》其也。 《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 《註》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註》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又姓。 《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叶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