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复:痊愈复原。形容病愈康复。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十卷:“弟父之为医也,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弟父之为医也,以莞为席,以蒭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 安定、安静:~安。~服。 治理,镇压:~定。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 和好:“宋人及楚人~”。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 姓。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 古同“评”,评议。
依照顺从:~愿。~意。~法炮制。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是。~同。~故。~初。游人~织。 比得上,及:百闻不~一见。自叹弗~。 到,往:~厕。 假若,假设:~果。~若。假~。 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 与,和:“公~大夫入”。 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 表示举例:例~。 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 〔~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姓。
意外的事情:事~。变~。~障。 原因:缘~。原~。 有心,存心:~意。~杀(有意谋杀)。明知~犯。 老,旧,过去的,原来的:~事(a.旧事,成例;b.有连贯性的比较完整的事情,比较适合于口头讲述,“事”读轻声)。~人。~乡。~土(故乡)。~园(故乡)。~居。~国(故乡,亦指祖国)。~纸堆(泛指旧而多的文籍)。革~鼎新(“革”,除去;“鼎”,更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步自封(“故步”,原来的步子;“封”,限制;喻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亦作“固步自封”)。 朋友,友情:亲~。沾亲带~。 死亡(指人):~去。病~。 所以,因此:~此。~而。 古同“顾”,反而。
《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𠀤音苹。 《說文》平,語平舒也。 《廣韻》平,正也。 《增韻》平,坦也。 《易·泰卦》无平不陂。 又《廣韻》平,和也。 《書·堯典》平章百姓。 《傳》平和章明。 《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又成也。謂解恕和好也。 《爾雅·釋詁》平,成也。 《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 《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 《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 《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又治也。 《書·大禹謨》地平天成。 《傳》水土治曰平。 《詩·小雅》原隰旣平。 又治之也。 《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 《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又平服也。 《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 《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又《玉篇》平,齊等也。 《增韻》平,均也。 《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 《書·君奭》天壽平格。 《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又《廣雅》平,均賦。 《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又樂聲不相踰越也。 《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又《爾雅·釋詁》平,易也。 《疏》易者,不難也。 《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又歲稔也。 《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又《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又《爾雅·釋地》大野曰平。 《疏》大野之澤。一名平。 《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 《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又臘月曰嘉平。 《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 《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𤣥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又華平,瑞木名。 《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 《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 《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又廷尉平,官名。 《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 《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又平原,太平,平陸,𠀤地名。 《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 《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 《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 《孟子》孟子之平陸。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 《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𡵟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又姓。 《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 《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又複姓。 《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 《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又《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𠀤音㛹。 《廣韻》平平,辨治也。 《書·洪範》王道平平。 《詩·小雅》平平左右。 又《韻會》均也。 又《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 《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又《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 《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 《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又古與便辯通。 《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 《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又叶皮陽切,音龎。 《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又《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如』《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𠀤音鴽。 《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 《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 《易·離卦》突如其來如。 《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又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 《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又月名。 《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又語助辭。 《論語》恂恂如也。 《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又凉如。縣名。 《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又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又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又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又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𠀤見《禪燈錄》。 又𤣎如,獸名。瞿如,鳥名。𠀤見《山海經》。 又通作而。 《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 《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又《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𠀤音茹。 《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 《註》舉去聲。 又《集韻》《類篇》𠀤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故』《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暮切,音顧。 《說文》使爲之也。 《註》徐鍇曰:故使之也。 又《廣韻》事也。 《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 《疏》故,謂事也。 又《廣韻》舊也。 《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二曰敬故。 《註》不慢舊也。 又《書·大禹謨》𠛬故無小。 《傳》故犯雖小,必𠛬。 又《禮·曲禮·疏》故者,承上起下之語。 又《禮·檀弓》非有大故,不宿於外。 《註》大故,謂喪憂。 又《前漢·藝文志》魯故二十五卷。 《註》師古曰:故者,通其指義也。今流俗毛詩,攺故訓傳爲詁字,失眞。 又《前漢·蘇武傳》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註》師古曰:物故,謂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 又《荀子·王霸篇》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 《註》故,巧也。 又《韻補》叶攻乎切,辜也。 《賈誼·弔屈原文》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按《史記》故作辜。 又叶果五切。 《東方朔·客難》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戸,使蘇秦,張儀與僕𠀤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 《說文》从攴作故。故字原从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