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承运


   顺应天命,受天世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ng tiān chéng yùn
成语注音 一ㄥ ㄊ一ㄢ ㄔㄥˊ ㄩㄣˋ
成语简拼 ytc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應天承運
成语英文 rule according to the will of Heave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顺应天命,受天世运。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话说大清朝应天承运,奄有万方,一直照着中国向来的旧制,因势利导,果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酒诫》:“汉高应天承运革命,向虽不醉,犹当斩蛇。”


成语典故

顺应天命,承受气运。指帝王奉天命统治天下,所作所为都上合天意。晋.葛洪《抱朴子.酒诫》:“汉高应天承运革命,向虽不醉,犹当斩蛇。”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既以尚法为水德,在秦是应天承运来杀人,当然要‘专任狱吏,狱吏得亲信’,而‘乐以刑杀为威’。” 并列 顺应天命,承受气运。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即以尚法为水德,在秦是~来杀人,当然要‘专任狱吏,狱吏得亲信’,而‘乐以刑杀为威’。”△褒义。专用于帝王。封建时代指帝王奉天命统治天下。→应天受命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该。~分(fèn )。~有尽有。 回答:答~。喊他不~。~承。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皆平定”。 姓。

回答或随声相和:~答。呼~。~对(答对)。~和(hè)。反~(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邀。~聘。~考。 顺合,适合:顺~。适~。~机。~景。~时。~用文。 对待:~付。~变。~酬。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在下面接受,托着:~重。~受。 担当,应允:~担。~当。~包。~做。~认。 受到,蒙受:~蒙。~恩(蒙受恩泽)。 继续,接连:继~。~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承』

《唐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𠀤音丞。 《說文》奉也。 《書·說命》后克聖,臣不命其承。 《詩·小雅》承筐是將。  又受也。 《禮·禮運》是謂承天之祜。 《疏》受天之福也。  又《增韻》下載上也。 《易·坤彖》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尚書·大傳》庶人有石承。 《註》屋柱下石也。  又《廣韻》次也。 《左傳·昭十三年》同盟于平丘,子產爭承。 《註》承貢賦之次也。  又繼也。 《詩·小雅》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疏》新故相承,無彫落也。  又止也。 《詩·魯頌》則莫我敢承。 《疏》無有於我敢禦止之者。  又通丞。 《左傳·哀十八年》楚右司馬子國帥師而行,請承。 《註》承,佐也。  又州名。漢牂柯郡地,宋置承州。  又姓。 《後漢·承宮傳註》承姓,衞大夫成叔承之後。  又《正韻》時征切,音成。義同。  又《集韻》諸仍切,音蒸。水名。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承陽縣。 《註》承水,出零陵永昌縣界,東流注湘。  又《集韻》《韻會》𠀤持陵切,音懲。 《左傳·哀四年》蔡昭侯如吳,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 《註》承,蓋楚言。  又《集韻》《類篇》𠀤蒸上聲,與抍通。 《列子·黃帝篇》孔子觀於呂梁,見一丈夫游之,使弟子𠀤流而承之。 《註》出溺爲承。直作拯。  又《韻會》《正韻》𠀤昨亙切,音贈。猶送也。 《禮·文王世子》賵賻承含,皆有正焉。 《註》承讀爲贈,聲之誤也。  又《集韻》《韻會》𠀤諸應切,音證。縣名。 《前漢·地理志》東海郡承縣。 《註》應劭讀。  又叶辰羊切,音常。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休勳顯祚,永永無疆。於皇舊亭,苗嗣是承。 《集韻》或作𢪻。  又作氶。

『运』

《集韻》羽粉切,音抎。走貌。 《廣韻》《正韻》禹慍切《集韻》《韻會》王問切,𠀤音韻。 《玉篇》轉也,動也。 《正韻》行也,用也。 《易·繫辭》日月運行。 《書·大禹謨》帝德廣運。 《註》行之不息也。 《禮·少儀》君子欠伸運笏。 《註》運,動也。  又《說文》移徙也。 《廣韻》轉輸也。 《後漢·百官志》尉曹主卒徒轉運事。  又《正韻》天造曰運。 《渾天儀》天運如車轂。  又《韻會》五運,五行氣化流轉之名。  又運祚,曆數也。 《史記·高帝贊》漢承堯運。  又《集韻》地南北謂之運。 《越語》廣運百里。註:遠行賦東西爲廣,南北爲運。  又叶于分切,音云。 《蔡邕·述行賦》彌信宿而後闋,思逶迤以東運。見陽光之顥顥,懷少弭而有欣。  又叶于願切,音院。 《阮瑀·琴歌》奕奕天門開,大魏應期運。靑蓋巡九州,在西東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