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衢:畅通无阻的大道;谣:歌谣。在宽阔畅通的大道上唱着歌谣。多用来比喻太平盛世。
康衢:畅通无阻的大道;谣:歌谣。在宽阔畅通的大道上唱着歌谣。多用来比喻太平盛世。
藏诟之薮,今有~。 清·王闿运《丁文诚诔》
《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尧喜问曰;‘谁教尔为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吉诗也。’”
偏正 指歌颂盛世之歌。语本《列子·仲尼》:“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非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尧喜问曰:‘谁教尔如此言?’童儿曰:‘我闻之大夫。’问大夫,大夫曰:‘古诗也。’”清·王闿运《丁文诚诔》:“始为藏垢之薮,今有~。”△褒义。多用于颂扬社会生活的欣荣安乐。
安宁:~乐(lè )。~平。~宁。 空,空虚:萝卜~了。 宽阔:~庄。~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无病:~健。~复。~泰。健~。 丰盛:小~。~年。 姓。
大路,四通八达的道路:通~。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大众编的反映生活的歌:民~。歌~。童~。 凭空捏造的不可信的话:~言。~传(chuán )。~诼(造谣诬蔑的话)。 古代指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我歌且~”。
《唐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𠀤音穅。 《爾雅·釋詁》樂也。 《詩·唐風》無巳大康。 又《周頌》迄用康年。 又《爾雅·釋詁》康,安也。 《書·益稷》庶事康哉。 又《洪範》五福,三曰康寧。 又《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疏》孫炎曰:康,樂也,交會樂道也。 《釋名》五達曰康。康,昌也,昌盛也,車步倂列並用之,言充盛也。 《列子·仲尼篇》堯遊於康衢。 《史記·騶衍傳》爲列第康莊之衢。 又《易·晉卦》康侯用錫馬蕃庶。 《註》康,美之名也。 又《禮·祭統》康周公。 《註》康,猶褒大也。 又《諡法》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令民安樂曰康。 又國名。 《書·康誥疏》命康叔之誥。管蔡郕霍皆國名,則康亦國名,在圻內。 又《前漢·西域傳》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北與康居接。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康州,析端州之端溪置。 又姓。 《廣韻》衞康叔之後。 又《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 《註》瓠,壺也。 《賈誼·弔屈原賦》寶康瓠。 又與穅通。 《說文》穅或省作康。 又與漮通。 《爾雅·釋詁》漮,虛也。 《詩·小雅》酌彼康爵。 《箋》康,空也。漮康音義同。 又《集韻》苦浪切,音抗。 《禮·明堂位》崇坫康圭。 《註》康讀爲亢。 《疏》亢,舉也。
『衢』《唐韻》其俱切《集韻》《韻會》權俱切,𠀤音劬。 《玉篇》四達道也。 《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 《易·大畜》何天之衢。 《左傳·昭二年》尸諸周氏之衢。 《註》衢,道也。 《楚辭·天問》靡蓱九衢。 《註》九交之道曰衢。 又岐路也。 《荀子·勸學篇》行衢道者不至。 又天衢,星名。 《晉書·天文志》中閒爲天衢,黃道之所經也。 又檀衢,齊市名。 《戰國策》有孤孤咺者,正議閔王斮之檀衢。 又州名。 《一統志》越西鄙姑蔑之地,唐置衢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衢氏,江陵人,見《姓苑》。 又《類篇》俱遇切,音屨。行也。○按去聲衢字,《集韻》作忂。 又《韻補》叶音求。 《陳琳詩》春天潤九野,卉木渙油油。紅華紛皣皣,發秀曜中衢。
『之』《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