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让水


   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lián quán ràng shuǐ
成语注音 ㄌ一ㄢˊ ㄑㄨㄢˊ ㄖㄤˋ ㄕㄨㄟˇ
成语简拼 lqrs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亷泉讓水
成语结构  紧缩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比喻为官廉洁,后也比喻风土习俗淳美。


成语示例


幸被孤寒,弱榇残魂,家山可望,仁者之心庶几远矣。 俞平伯《人生不过如此·为何经海募款启》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史·胡谐之传》:“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


成语典故

古人传说喝了廉泉、让水中的水,就能变得廉洁、谦让。后人用廉泉、让水比喻风土习俗淳美的地方。范柏年,历仕宋齐两朝,为官刚直不阿,在他家乡任梁州刺史时,朝中权贵胡谐之向他要千里马。他说:“马又不是狗崽子,怎能满足无厌的要求呢?”胡谐之怀恨在心,向皇帝进谗言,范柏年被赐死。范柏年为人很机智、风趣,在宋朝时,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州将,上司派他去京都办事,见到了宋明帝。宋明帝讲话中谈到了贪泉,便问他:“你的家乡也有贪泉吗?”范柏年回答说:“只有文川河、武乡河、廉泉、让水。”宋明帝又问:“你家在何地?”回答说:“臣所居之处在廉泉和让水之间。”宋明帝对他的完美回答很是赞叹,范柏年因此受到了重视。 【出典】: 《南史·胡谐之传附范柏年》卷47,1177页:“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所居廉让之间。’” 并列 廉泉和让水。比喻某地风土习俗淳正。《南史·胡谐之传》:“(范柏年)见宋明帝,帝言次及广州贪泉,因问柏年:‘卿州复有此水不?’答曰:‘梁州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在何处?’曰:‘臣所居廉让之间。’”△褒义。用于风气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堂屋的侧边:~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 不贪污:~洁。~正。~明。 便(pián )宜,价钱低:物美价~。 察考,访查:“且~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 姓。

从地下流出的水源:~源。~瀑。甘~。温~。喷~。黄~(旧时称人死后所在的地方。亦作“九泉”)。 古代钱币的名称。 姓。

不争,尽(jǐn)着旁人:~步。~位。谦~。 请:~茶。 许,使:不~他来。 任凭:~他闹去。 被:~雨淋了。 索取一定代价,把东西给人:出~。转(zhuǎn )~。 闪避:~开。当仁不~。 责备,谴责:“二世使人~章邯”。 古同“攘”,侵夺。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 河流:汉~。湘~。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 液汁:~笔。墨~。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廉』

《唐韻》力兼切《集韻》《韻會》離鹽切《正韻》力鹽切,𠀤音匳。 《說文》仄也。 《儀禮·鄕飮酒禮》設席於堂廉東上。 《註》側邊曰廉。 《前漢·賈誼傳》廉遠地則堂高。 《註》廉,側隅也。  又《釋名》斂也,自檢斂也。  又《玉篇》淸也。 《廣韻》儉也。 《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羣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註》旣斷以六事,又以廉爲本。 《疏》廉者,潔不濫濁也。  又《玉篇》棱也。 《書·臯陶謨》𥳑而廉。 《傳》性𥳑大而有廉隅。 《禮·儒行》砥礪廉隅。  又察也。 《後漢·魯恭傳》袁安使仁恕掾肥親往廉之。  又《通典》官制有廉訪使廉使。 《正字通》今稱臬司。  又嚴利也。 《禮·月令》其器廉以深。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紾而搏廉。 《註》廉,嚴利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廉縣。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廉州本合州,武德四年曰越州,貞觀八年更名。  又姓。 《史記·廉頗傳》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又飛廉,漢宮名。 《前漢·武帝紀》作長安飛廉館。 《註》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也。晉灼曰:身似鹿,頭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泉』

《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𠀤音全。 《說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 《易·蒙象》山下出泉。  又《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涌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同出異歸曰肥泉。 《詩·衞風》我思肥泉,兹之永歎。  又醴泉。 《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泉有光華曰榮泉。 《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飮榮泉。  又瀑布曰立泉。 《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  又州名。 《廣輿記》周時爲七閩地,隋曰溫陵,唐曰泉州。  又天泉,星名。 《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  又龍泉,劒名。卽龍淵也。 《杜甫詩》三尺獻龍泉。  又姓。南史有泉企。  又貨泉,卽錢也。 《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 《註》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于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  又《地官·泉府註》泉,或作錢。  又《集韻》疾眷切,全去聲。義同。  又《韻補》叶才勻切,音秦。 《李尤·東觀銘》房闥內布,疏綺外陳。是謂東觀,書籍林泉。 《集韻》或作灥。  又𤽄、𤿁、𤆁。

『水』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𠀤稅上聲。 《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𠀤流,中有微陽之氣也。 《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 《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 《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 《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 《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 《易·乾卦》水流濕。 《說卦》坎爲水。 《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 《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 《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 《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 《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 《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𣻎二水之中。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𩎟韐。  又露爲上池水。 《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 《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 《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 《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