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得: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晋·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指读书有所得益。晋代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开卷有益”。《宋书·陶潜传》:“少年来好书,偶爱闲静,~,便欣然忘食。”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画~。手~。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考试用的纸:试~。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尺。~帘子。 裹挟带动:~入。~扬。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儿。纸~儿。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获取,接受:~到。~失。~益。~空(kòng)。~便。~力。~济。心~。 适合:~劲。~当(dàng )。~法。~体。 满意:~意。扬扬自~。 完成,实现:饭~了。~逞。~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必须,须要:可~注意。 极舒服,极适意:这时要能洗上凉水澡,就~了。
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拿~起来。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连接补语,表示效果或程度:跑~快。香~很。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𠀤音眷。 《說文》厀曲也。 又書卷。 《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 《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𠀤眷上聲。 《廣韻》舒卷之卷。 《韻會》或作捲。 又卷耳,艸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又卷舌,星名。 《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 《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𠀤音權。 《集韻》曲也。 《詩·大雅》有卷者阿。 又《中庸》一卷,石之多。 《註》猶區也。 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 《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又通作惓。 《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驅圓切,音㒽。 《集韻》縣名,在河南。 《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又《集韻》一曰冠武。 又《正韻》古本切,音袞。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𠀤音權。 《說文》氣勢也。 《齊語》有捲勇股肱之力。 《註》人勇爲拳。今本捲作拳。 《史記·孫子傳》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 《註》捲即拳也。 又捲捲,用力貌。 《莊子·讓王篇》捲捲乎后之爲人,葆力之士也。 《註》自勞貌。 又《說文》一曰捲,收也。 又《唐韻》《廣韻》居轉切《集韻》《正韻》古轉切,𠀤與卷通。斂也。 《說文》俗以爲捲舒之捲。 《史記·張儀傳》席捲常山之險。 《王勃·膝王閣詩》珠簾暮捲西山雨。 又《唐韻》《廣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𠀤音眷。西捲,縣名。 《前漢·地理志》日南郡西捲縣。或作棬。 又《集韻》苦遠切,音綣。搏也。
『有』《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得』《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 《說文》行有所得也。 《玉篇》獲也。 《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 《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 《禮·曲禮》臨財毋苟得。 《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 《孟子》求則得之。 又貪也。 《論語》戒之在得。 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 《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 《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又叶都木切,音篤。 《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 《集韻》或作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