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喉顿嗓


   清通一下嗓喉,准备演唱或发言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兴亦勃发,遂开喉顿嗓,取扇按拍,鸣鸣咽咽,歌出 元 人 施君美 《拜月亭》杂剧上‘状元执盏与嬋娟’一曲,名《小桃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āi hóu dùn sǎng
成语简拼 khd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清通一下嗓喉,准备演唱或发言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兴亦勃发,遂开喉顿嗓,取扇按拍,鸣鸣咽咽,歌出 元 人 施君美 《拜月亭》杂剧上‘状元执盏与嬋娟’一曲,名《小桃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颈的前部和气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内有声带,又是发音器官(通称“喉头”):~咙。~舌(❶泛指说话的器官;❷喻代言人,如“报纸是人民的~~”;❸喻险要的地方,如“居庸关乃扼守京城之~~”;❹古喻国家的重臣,特指御史之类的谏官)。

喉咙:~子。 发音器官的声带及发出的声音:~音。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鉤切,音侯。 《說文》咽也。 《左傳·文十一年》富父終甥摏其喉。  又《詩·大雅》出納王命,王之喉舌。 《傳》喉舌,冢宰也。  又《古音餘》喉載虞韻,音胡。 《集韻》或作睺。

『嗓』

《集韻》寫朗切《韻會》蘇朗切,𠀤音顙。 《集韻》喉也。  又《正字通》俗以馬病鼻流涎曰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