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祖师


   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āi shān zǔ shī
成语注音 ㄎㄞ ㄕㄢ ㄗㄨˇ ㄕ
成语简拼 ksz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開山祖師
成语英文 founder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



成语示例


迨今龙济奉为重开山祖师。(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听经猿记》)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 刘克庄《诗话前集》:“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


成语典故

佛教用语。原指最初在某座名山创建寺院的主持。后比喻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流派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二:“欧公诗如昌黎,不当以诗论。本朝诗,惟宛陵为开山祖师。”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听经猿记》:“迨今龙济奉为重开山祖师。”亦作“开山老祖”。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亦作“开山始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回:“你好大胆!没规矩,没王法的!犯了这制造局的开山始祖曾中堂、曾文正公的讳!”郭沫若《文艺论集.生活的艺术化》:“批判哲学的开山始祖康德也说:‘艺术即天才之作品。”’亦作“开山鼻祖”。孙犁《关于中篇小说——读〈阿Q正传〉》:“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小说的开山鼻祖。” 偏正 佛教用语。原指最初在某座名山创造寺院的人。后用来比喻开创某一学术流派和技艺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语出《文献通考》234卷:“本朝诗谁为开山祖师,宛陵出,然后桑、濮之哇淫稍息,《风》、《雅》之气脉复续,其功不在欧尹下。”《醒世姻缘传》70回:“旧主人家童七……其父童一品是个打乌银的~。”△褒义。多用于宗教学派、文艺创作、理论学说等方面有建树创新的人物。→一代风流 ?无名之辈。 也作“开山鼻祖”、“开山老祖”、“开山始祖”、“开山之祖”、“开山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父亲的上一辈:~父。~考。~母。~妣。 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父。外~母。 先代:~宗。~业。~制。~祭。~国。 初,开始:鼻~。 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师。 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余白下亭”。~饯。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

『祖』

《唐韻》則古切《集韻》《韻會》總古切《正韻》總五切,𠀤音組。 《玉篇》父之父也。  又先祖,始祖,通謂之祖。 《詩·小雅》似續妣祖。 《禮·喪服小記》別子爲祖。  又《說文》始廟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  又《廣韻》始也,上也,本也。 《禮·中庸》祖述堯舜。 《仲尼燕居》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 《前漢·食貨志》舜命后稷,以黎民祖饑。 《孟康註》謂黎民始饑也。  又法也。 《禮·鄕飮酒義》亨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於東方也。  又習也。 《魯語》祖識地德。  又祭道神曰祖。共工之子曰修,好遠遊,舟車所至,靡不窮覽,故祀以爲祖神。祖者,徂也。 《詩·大雅》仲山甫出祖。 《註》祖,將行犯軷之祭也。 《左傳·昭七年》公將往,夢襄公祖。  又姓。祖已之後,出范陽。  又《集韻》咨邪切,音𦊨。 《前漢·地理志》安定郡有祖厲縣。  又神名。 《山海經》祖狀之尸。 《註》音如柤棃之柤。  又叶阻渚切,音樹。 《張衡·東京賦》敺以就役,惟力是視。百姓弗能忍,是用息肩於大漢,而欣戴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