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疆拓宇


   同“开疆拓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āi jiāng tuò yǔ
成语注音 ㄎㄞ ㄐ一ㄤ ㄊㄨㄛˋ ㄩˇ
成语简拼 kjt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開畺拓宇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同“开疆拓土”。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史稿·高宗纪论》:“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


成语典故

同“开疆拓土”。《清史稿.高宗纪论》:“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 见“开疆拓土”。《清史稿·高宗纪论》:“高宗运际郅隆,盛精图治,~,四征不庭。”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地域,领域,边界:~土。~宇(国土)。~界。~场(战场)。~陲(边境)。边~。海~。 极限:万寿无~。 划分界限:“楚子~之”。

古同“彊(强)”,强大。

开辟,扩充:~荒。开~。~展。~落(➊宽广;➋潦倒失意。亦作“落拓”)。 以手推物:“孔子之劲,能~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姓。

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印。~本。~片。

古同“摭”,拾取。

屋檐,泛指房屋:~下(屋檐之下,喻在他人庇护之下)。屋~。庙~。~宙(a.屋檐和栋梁;b.空间与时间;c.天地)。 国土,疆土:故~。 整个空间世界:~内(指天下)。玉~。~航。 风度,仪表:眉~(指人的样子,仪表)。器~轩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良切,音薑。 《說文》本作畺,界也。 《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无疆。 《書·泰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 《詩·小雅》萬壽無疆。 《箋》疆,竟界也。 《左傳·桓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 《註》爭疆界也。  又《詩·大雅》迺疆迺理。 《朱註》疆謂畫其大界。 《左傳·宣八年》楚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 《註》正其界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掌疆。 《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又《集韻》或作彊。 《賈誼·新書》衞侯名辟彊。辟彊,天子之事也。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燬。  又或作壃。 《史記·晉世家》出壃乃免。  又《正韻》蠶白也。  又《集韻》《正韻》𠀤巨兩切,强上聲。 《周禮·地官·草人》疆㯺用蕡。 《註》疆㯺,疆堅者。 《釋文》疆,其兩反。  又《字彙補》北方謂土焦曰疆。見轉注古音。

『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之石切,音隻。 《說文》拾也。𨻰宋語。或作摭。  又《後漢·張衡思𤣥賦》拓若華而躊躇。 《註》拓猶折也。楚辭曰:折若木以拂日。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亦拾也。  又《唐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𠀤音託。手承物也。一曰手推物也。 《李山甫詩》一拓纖痕更不收。 《註》大曆四年,崇𡽪公主道汾州,以手掌拓石壁,遂有手痕。今靈石有公主手痕𥓓。  又《增韻》斥開也。 《揚雄·甘泉賦》拓迹開統。 《註》拓,廣也。  又拓落,猶蹭蹬也。 《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註》拓落,不耦也。  又複姓。後魏始爲拓跋氏。北方謂土爲拓,謂后曰跋。孝文改爲元氏。 《集韻》或作𢷌,又作托。

『宇』

《唐韻》《集韻》王矩切《等韻》于矩切,𠀤音禹。 《說文》宇,屋邊也。 《釋名》宇,羽也,如鳥羽翼,自覆蔽也。 《易·繫辭》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詩·豳風》八月在宇。 《註》宇,簷下也。 《大雅》聿來胥宇。  又《廣韻》大也。 《玉篇》方也,四方上下也。尸子曰:天地四方曰宇。 《史記·秦本紀》包舉宇內。  又《孔穎達·正義》于屋,則簷邊爲宇。于國,則四垂爲宇。 《周語》先王規方千里,以爲甸服,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  又隤下曰宇。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蓋,上欲尊,而宇欲𤰞。  又籀文作㝢。 《張衡·東京賦》德㝢天覆。 《集韻》亦作㡰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