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结果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āi huā jiē guǒ
成语注音 ㄎㄞ ㄏㄨㄚ ㄐ一ㄝ ㄍㄨㄛˇ
成语正音 “结”,不能读作“jié”。
成语简拼 khj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開蘤結果
成语英文 yield blossoms and bear fruit(bloom and fructify)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他们推广了这项发明,如今已经遍地开花结果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如今方下种,还没有发芽哩。再隔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得你口。”


成语典故

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后比喻工作、修业等取得效果。《喻世明言》卷一:“如今方下种,还没有发芽哩。再隔五六年,开花结果,才到得你口。”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巴金《在尼斯》:“五十二年后重访法国,我满载而归。我不会白白地接受这珍贵的友谊,我要让它开花结果。”亦作“开花结实”。《云笈七签》卷五六:“盖腹中无滓秽,但有真精元气,淘汰修炼不辍,自然开花结实矣。”郭沫若《天地玄黄.新缪司九神礼赞》:“我自己没有住在温室里面,敬谢不敏,实在进不出芽,扎不起根,还不忙说开花结实。” 连动 鲜花开了,结出果实。比喻工作事业等收到成效,事物发展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将来是会有收获的。”△褒义。多用于指事物发展方面。→瓜熟蒂落。?华而不实。 也作“开花结实”、“开华结果”。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 模糊不清:头昏眼~。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 喻女子:姊妹~。 用掉:~钱。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 犒赏的钱或物:~红。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 姓。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实。~品。~木。结~(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结局,与“因”相对:因~。成~。 坚决:~决。~断。 确实,真的:~真。如~。 充实,饱足:~腹。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花』

《唐韻》《集韻》《正韻》𠀤呼瓜切,音譁。 《正字通》草木之葩也。 《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 《廣州志》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 《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 《通志·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韻補》音訶。 《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榦,一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从艸𠂹,鄭氏曰:𠂹,象華葉垂敷之形,亏象蔕萼也。 《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于書,晉以下書中閒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  又云: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𠀤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爲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餘,頒之遠近,以爲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于魏晉以下之新字乎。

『果』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火切,音裹。 《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 《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 《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 《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 《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 《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  又勝也,尅也。 《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又決也。 《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又驗也。 《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又釋氏因果。 《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又果然,獸名。 《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又《爾雅·釋蟲》果蠃,蒲盧。 《疏》細腰蠭也。  又與惈通。 《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 《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又《集韻》《韻會》𠀤苦果切。音顆。果然。飽貌。 《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同婐。女侍也。 《孟子》二女果。  又通裸。 《廣韻》赤體也。  又《集韻》《韻會》𠀤與祼通。 《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 《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  又魯火切,音臝。 《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