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
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人。~汉。~歹。~事多磨。 身体康健,疾病消失,生活幸福:您~。安~。 友爱,和睦:友~。相~。 容易:~办。~使。~懂。 完成,完善:办~了。 表示应允、赞成:~!你干得不错。 很,甚:~冷。~快。~坏。~一会儿。 便于:场地清理干净~打球。 反话,表示不满意:~,这下可坏了!
喜爱,与“恶”(wù ㄨˋ)相对:~奇。~色。~尚(爱好和崇尚)。~高骛远(亦作“好高务远”)。~逸恶劳。 常常,容易(发生事情):刚学会骑车的人~摔跤。
人体后面从肩到腰的部分:~脊。~包。~影。 物体的后面或反面:~面。刀~。~后。~景。 用背部对着,与“向”相对:~光。人心向~。 向相反的方向:~地性(植物向上生长的性质)。~道而驰。 避开,离开:~地。~井离乡。 凭记忆读出:~书。~诵。~台词。 违反:违~。~离。~信弃义。 不顺:~运。~兴(xìng )。 偏僻:~静。 听觉不灵:耳~。
人用背驮(tuó)东西,引申为负担:~负。~包。~黑锅(喻受冤枉代人受过)。~包袱(喻有沉重的思想负担或经济负担)。
旧时指宣誓缔约,现指阶级的联合,国与国的联合:~军。~友。同~国。~约。山~海誓。 指结拜弟兄:~兄。~弟。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 发(誓):~誓。
《說文》古文棄字。 《左傳·襄四年》是弃𨻰也。 《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弃,其母姜原欲弃之,因名曰弃。餘詳木部八畫。 《唐韻》詰利切《韻會》磬致切《正韻》去冀切,𠀤音器。 《說文》捐也。 《爾雅·釋言》忘也。 《詩·周南》不我遐棄。 《禮·冠禮·祝辭》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好』《唐韻》呼皓切《集韻》《韻會》《正韻》許皓切,𠀤蒿上聲。美也,善也。 《詩·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又相善也。 《詩·衞風》永以爲好也。 又好會也。 《周禮·春官》琬圭以結好。 《左傳·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結二國之好。 又人名。張好好,年十三,姣麗善歌,杜牧置樂籍中。見《唐書·杜牧傳》。 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仙樂競奏,唱人閒好。見《武夷山志》。 又《廣韻》呼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虛到切,𠀤音耗。 《說文》愛而不釋也。女子之性柔而滯,有所好,則愛而不釋,故於文,女子爲好。 《詩·唐風》中心好之。 又孔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璧羨尺好,三寸以爲度。 《註》羨,徑也。璧羨,以起度也。好,璧孔也。 又姓。見《纂文》。 又叶呼厚切,音吼。 《王褒·講德論》毛嬙西施,善毀者不能蔽其好。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揜其醜。 又叶滂佩切,音配。 《楚辭·九章》自前世之嫉賢兮,謂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𡠜母姣而自好。 又叶呼𠋫切,音詬。 《詩·唐風》豈無他人,維子之好。叶上究。
『背』《唐韻》《韻會》補妹切《正韻》邦昧切,𠀤音輩。 《說文》𦟝也。从肉北聲。 《韻會》身北曰背。 《玉篇》背脊。 《正字通》身之隂也。 《釋名》背,倍也,在後稱也。 《易·艮卦》艮其背。 《註》背者,無見之物也。 又手背。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合灂若背手文。 又壽也。 《爾雅·釋詁》背,壽也。 《詩·大雅》黃耉台背。 又《魯頌》黃髮台背。 《傳》台背,皆壽徵也。 又日旁氣也。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 《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背形如背字也。如淳曰:凡氣向日爲抱,向外爲背。 又《玉篇》堂北曰背。 《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傳》背,北堂也,又人名。 《穀梁傳·成十年》衞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旆。 《廣韻》弃背。 《集韻》違也。 《正韻》棄也,孤負也,反面也。 《詩·小雅》噂沓背憎。 《書·太甲》旣往背師保之訓。 《前漢·高帝紀》君爲秦吏,今欲背之。 又《五音集韻》奴對切,音內。義同。 又《韻補》叶音必。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叶下克力。 《正韻》亦作偝倍。
『盟』《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明。 《釋名》明也。告其事於神明也。 《類篇》誓約也。 又信也。 《書·呂𠛬》罔中于信,以覆詛盟。 《周禮·春官·盟祝》註:盟詛主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疏》盟者,盟將來。詛者,詛往過。 《春秋·正義》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 《禮·曲禮》涖牲曰盟。 《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盤。 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爲盟書。書成,乃歃血讀書。 又盟府,司盟之官也。 《左傳·僖五年》藏於盟府。 又《集韻》武永切,明上聲。義同。 又《集韻》眉病切,明去聲。 《莊子·齊物論》其留如詛盟。郭象讀。 又《字彙補》謨耕切,音萌。義同䀅。徐邈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更切。與孟通。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註》盟,今盟津。河內邑名。 《史記·周本紀》武王東觀兵於盟津。 《書·禹貢》作孟津。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道荷澤,被盟豬。 《註》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 《書·禹貢》作孟豬。 又叶莫郞切,音茫。 《詩·小雅》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史記·序傳》殺鮮放度,周公爲盟。大任十子,周以宗疆。 又叶莫浪切,茫去聲。 《黃庭經》十讀四拜朝太上,先謁太帝後北向。黃庭內經玉書暢,授者曰師受者盟。 《說文》本作𧖸,从血。篆作𥂗。 《字彙》俗通从皿,故附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