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琼拾砾


   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ì qióng shí lì
成语注音 ㄑ一ˋ ㄑㄩㄥˊ ㄕˊ ㄌ一ˋ
成语简拼 qqsl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棄瓊拾礫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


成语典故

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 连动 琼,美玉。砾,瓦砾。比喻不要珍贵的而选取无用的东西。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茶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者必无甄珍之明。”△贬义。多用于没有鉴别能力。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舍去,扔掉:抛~。遗~。~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世(超出世俗或指去世)。~养(父母死亡的婉辞)。~置不顾。~瑕录用。

捡,从地上拿起:~草。~粪。~零(捡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于文章标题)。~取。俯~皆是。~人牙慧。 收,敛,整理:收~。~掇。 “十”的大写。 旧称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制护袖。

古同“涉”,历,经由:~级而上。

小石,碎石:~石。砂~。瓦~。~漠(地表几乎全为砾石所覆盖,没有土壤,植物稀少的地区)。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弃』

《說文》古文棄字。 《左傳·襄四年》是弃𨻰也。 《史記·周本紀》周后稷名弃,其母姜原欲弃之,因名曰弃。餘詳木部八畫。 《唐韻》詰利切《韻會》磬致切《正韻》去冀切,𠀤音器。 《說文》捐也。 《爾雅·釋言》忘也。 《詩·周南》不我遐棄。 《禮·冠禮·祝辭》棄爾幼志,順爾成德。

『拾』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十。 《說文》掇也。 《廣韻》收也,斂也。 《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 《註》猶拾汁,終不可得。 《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  又《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又拾遺,官名。 《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又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 《詩·小雅》決拾旣佽。 《傳》決,鉤弦也。拾,遂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又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又《集韻》《正韻》𠀤極葉切,音笈。更也。 《禮·投壷》左右告矢,具請拾投。 《疏》賔主更遞而投也。 《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 《疏》遞取弓矢也。  又《集韻》《韻會》𠀤極業切,音跲。義同。  又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 《正韻》涉拾𠀤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