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遏寇虐


   遏:阻止;虐:残暴狠毒。阻止坏人为虐作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ì è kòu nüè
成语简拼 sekn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遏:阻止;虐:残暴狠毒。阻止坏人为虐作恶。


成语示例


恭寅畏,底平四国,~,苛厉不作,是用锡公武贲之士三百人。 《晋书?文帝纪》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民劳》:“式恶寇虐,无俾民忧。”


成语典故

式:发语词。遏:制止。 制止残暴与掠夺。语出《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无俾民忧。”《三国志.魏志.三少帝纪》:“正元二年冬十月诏曰:‘朕以寡德,不能式遏寇虐,乃令蜀贼陆梁边陲。’”《宋书.武帝纪中》:“遂北清海岱,南夷百越,荆雍稽服,庸氓顺轨。剋黜方难,式遏寇虐。”宋.徐铉《大唐故匡时启运功臣上柱国彭城威侯刘公神道碑》:“西军何在?镇彼衡霍。威公来思,式遏寇虐。”《资治通鉴.梁纪.武帝中大通六年》:“(宇文)泰备仪卫迎帝,谒见于东阳驿,免冠流涕曰:‘臣不能式遏寇虐,使乘舆播迁,臣之罪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 特定的规格:格~。程~。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

阻止:~止。~制。~抑。怒不可~。 古同“害”:“无~尔躬”。

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盗~。贼~。 侵略者来侵犯:~边。 姓。

残暴:暴~。~待。~政(暴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式』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𠀤音識。 《說文》法也。 《韻會》爲法也。 《書·說命》百官承式。 《微子之命》萬邦作式。 《詩·大雅》式是南邦。  又《韻會》取法也。 《詩·大雅》古訓是式。 《後漢·崔寔傳》師五帝而式三王。  又《廣韻》用也。 《詩·大雅》維此良人,作爲式穀。 《箋》式,用也。賢者在位,則用其善道。  又《廣韻》度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式均節財用。 《註》式謂用財之節度。  又《增韻》制也。 《前漢·宣帝紀》樞機周密,品式備具。  又《增韻》㨾也。  又車前木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參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後,以揉其式。 《疏》式謂人所憑依而式敬,故名此木爲式也。  又《廣韻》敬也。 《韻會》乗而俛首致恭曰式。義取憑式也。 《書·武成》式商容閭。 《疏》式,車上之橫木,男子立乗,有所敬,則俛而憑式,遂以式爲敬名。  又發語辭。 《詩·邶風》式微式微。 《箋》式,發聲也。  又式道𠋫,官名。 《前漢·百官表》式道左右中𠋫。 《註》應劭曰:式道凡三𠋫,車駕出還,式道𠋫持麾至宮門,門乃開,師古曰:式,表也。  又姓。 《姓譜》見《姓苑》。  又與栻通。 《史記·日者傳》分策定卦,旋式正棊。 《註》索隱曰:式卽栻也,旋轉也。  又《集韻》惕德切,音忒。惡也。  又《集韻》蓄力切,音敕。占文也。古者大出師,則太師主抱式。  又《韻補》叶式吏切,音試。 《詩·大雅》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後式。旣愆爾止,靡明靡晦。  又叶施灼切,音鑠。 《蘇軾·司馬溫公銘》二聖忘巳,惟公是式。公亦無我,惟民是度。

『遏』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𠀤音閼。 《爾雅·釋詁》遏,止也。 《註》以逆相止曰遏。 《廣韻》絕也。 《易·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 《書·武成》以遏亂略。 《註》遏,絕亂謀也。  又《爾雅·釋詁》逮也。 《揚子·方言》東齊曰遏,言相及也。  又與按通。 《詩·大雅》以按徂旅。 《孟子》作遏。  又叶許竭切,音歇。通作曷。 《詩·商頌》則莫我敢曷。叶截烈。 《註》曷、遏通。  又叶于歇切,音謁。 《後漢·崔駰反都賦》勒威赫斯,果秉其鉞。如川之流,動不可遏。

『寇』

《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丘𠋫切,𠀤音扣。 《說文》暴也。从攴从完,當其完聚而寇之也。攴,擊也。會意。 《廣韻》鈔也。 《增韻》仇也,賊也。 《易·蒙卦》不利爲寇,利禦寇。 《詩·大雅》式遏寇虐。 《書·舜典》寇賊姦宄。 《註》羣行攻刼曰寇,殺人曰賊。  又《左傳·文七年》兵作於內爲亂,於外爲寇。  又《周禮》司寇,秋官,主𠛬戮理官也。  又《揚子·方言》凡物盛,多謂之寇。 《郭璞註》今江東有小鳧,其多無數,俗謂之寇鳧。  又姓。宋有寇準。 《歐陽氏曰》俗作𡨥,非。

『虐』

《唐韻》魚約切《集韻》《韻會》逆約切,𠀤音瘧。 《增韻》苛也。 《書·湯誥》以敷虐于爾萬方百姓。  又災也。 《書·盤庚》殷降大虐。 《傳》我殷家于天降大災。  又《說文》殘也。 《左傳·襄十八年》陵虐神主。 《註》數伐魯,殘民人。  又《韻補》宜照切,叶去聲。 《毛詩》匪用爲敎,覆用爲虐。借曰未知,亦聿旣髦。  又宜戟切,音逆。 《史記·敘傳》子羽暴虐,漢行功德。 《類篇》本作𧆩,亦作䖈、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