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伸长脖子;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南朝·梁·萧统《大吕十二月》:“分手未遥,翘心且积,引领企踵,朝夕不忘。”
并列 领,脖颈;踵,脚后跟。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形容殷切盼望。南朝梁·萧统《大吕十二月》:“分手未遥,翘心且积,~,朝夕不忘。”△用于描写盼望之殷切。→延颈举踵 引领翘首 引领而望望眼欲穿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退却:~退。~避。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踮着脚看,今用为盼望的意思:~盼。~足而待。~及(盼望达到,希望赶上)。~图(图谋)。 开启。 姓。
脚后跟:举~。接~而至。 走到:~见(常去相见)。~谢。~门相告。 追随,继承:~继。~武(跟着别人的脚印走,喻继承前人的事业或是效法前人)。~事增华(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并更加发展)。
《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𠀤音蚓。 《說文》開弓也。 《徐鉉曰》象引弓之形。 《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 《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 《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 《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 《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 《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又《集韻》導也。 《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 《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 《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 《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 《註》相薦達爲聲勢。 《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 《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 《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 《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 《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 《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𠀤蚓去聲。 《集韻》牽牛綍也。 《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 《疏》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 《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又引古作𢪉。
『企』《唐韻》《集韻》《韻會》去智切《正韻》去冀切,𠀤音器。舉踵望也。 《爾雅·釋鳥》鳧雁醜,其足蹼,其踵企。 《揚子·方言》䠆𨂣,隑企,立也,東齊海岱北燕之郊,跪謂之䠆𨂣,委痿謂之隑企。 《前漢·高帝紀》日夜企而望歸。 又《廣韻》丘弭切《韻會》遣尒切,𠀤音跂。義同。 从人从止會意。止卽足也。
『踵』《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𠀤音腫。 《說文》追也。一曰往來之貌。 《釋名》踵,鍾也。鍾,聚也。上體之所鍾聚也。 《玉篇》足後。 《集韻》本作𣦟。 《禮·曲禮》車輪曳踵。 《疏》踵,脚後也。 《左傳·昭二十四年》吳踵楚。 《註》躡楚踵跡。 《莊子·讓王篇》納履而踵決。 《淮南子·地形訓》北有跂踵民。 《註》跂踵,踵不至地,以五指行。 又《孟子》踵門而告文公。 《趙岐註》踵,至也。 又因也。 《前漢·𠛬法志》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 《註》踵,因也。 又接也。 《前漢·霍去病傳》踵軍數十萬。 《註》踵,接也。 又頻也。 《莊子·德充符》踵見仲尼。 《註》踵,頻也。 又繼也。 《屈原·離騷》及前王之踵武。 《註》踵,繼也。 又《集韻》朱用切,音種。躘踵,不能行貌。或作偅。跂字原从足从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