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旌枉矢


   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縿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一说,在旌旗上绘弧矢星。《周礼·考工记·輈人》:“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郑玄 注:“《覲礼》曰:‘侯氏载龙旂弧韣。’则旌旗之属皆有弧也,弧以张縿之幅,有衣谓之韣。又为设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ú jīng wǎng shǐ
成语简拼 hjw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縿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一说,在旌旗上绘弧矢星。《周礼·考工记·輈人》:“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郑玄 注:“《覲礼》曰:‘侯氏载龙旂弧韣。’则旌旗之属皆有弧也,弧以张縿之幅,有衣谓之韣。又为设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代指木弓:桑~。~矢。弦木为~。 圆周的任意一段:~形。~线。~度。电~。~光。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旗。~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表扬:~表。

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道。矫~过正。贪脏~法。~己正人(自己身子不正,倒去矫正别人)。 冤屈:~死。冤~。 屈就,用于别人,含敬意:~驾(a.称对方来访自己;b.请对方往访他人)。~顾(称对方来访自己)。~临(称对方来访自己)。 徒然,空,白:~然。~自。~费心机。

箭:流~。弓~。有的(dì)放~。~镞。 誓:~志不渝(发誓立志,永不改变)。 正直:~言(正直的言论)。 陈列:“公~鱼于棠”。 施布:“~其文德”。 古代投壶(一种娱乐活动)用的筹。 同“屎”,粪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弧』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𠀤音狐。 《說文》木弓也。从弓,瓜聲。一曰往體寡來體多曰弧。 《吳錄》揮觀弧星始制弧。 《易·繫辭》弦木爲弧。  又張旗弓也。 《禮·明堂位》乗大輅,載弧韣旂。 《註》弧,旌旗所以張幅也。 《疏》弧以竹爲之,其形爲弓。 《周禮·冬官考工記》弧旌枉矢。 《註》弧,以張縿之幅。 《疏》弧旌者,弧弓也。旌旗有弓,所以張縿幅,故曰弧旌也。  又星名。 《禮·月令》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 《史記·天官書》狼下四星曰弧。 《註》弧九星在狼東南,天之弓也,以伐叛懷遠。  又主備盜賊之知姦邪者。  又《後漢·東夷傳》辰韓國,名弓爲弧。  又蝥弧,旗名。 《左傳·隱十一年》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  又短弧,蟲名。 《前漢·五行志》蜮在水旁,能射人,南方謂之短弧。 《註》卽射工也,亦呼水弩。  又《類篇》汪胡切,音汙。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揉輈,欲其遜而無弧深。 《註》弧讀爲汙。

『旌』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𠀤音精。 《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 《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 《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 《又》旌旂。 《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 《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 《詩·鄘風》孑孑干旌。 《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 《又》斿車載旌。  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 《註》樹旌以表門。  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 《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又《書·畢命》旌別淑慝。 《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 《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又《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 《註》旌,章也。  又《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 《註》旌,表也。  又《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 《註》旌,明也。

『枉』

《唐韻》《廣韻》迂往切《集韻》《類篇》《韻會》嫗往切,𠀤汪上聲。 《說文》衺曲也。 《淮南子·時則訓》木熙者舉梧檟,據句枉。  又人之不直者,亦謂之枉。 《論語》舉直錯諸枉。  又屈也。 《禮·月令》仲秋,命有司申嚴百𠛬,毋或枉橈。  又冤也。 《唐書·高仙芝傳》軍中皆呼枉。  又枉駕。 《戰國策》聶政曰:仲子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  又枉矢,有三義:一《周禮·夏官·司弓矢》枉矢利火射。註今之飛矛是也。或謂之兵矢。一《禮·投壺》主人謂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 《註》謙言不直之矢也。一星名。 《考異郵》枉矢,狀如流星,蛇行有尾。  又《類篇》巨王切。汲具。

『矢』

《唐韻》《廣韻》式視切《集韻》《類篇》《韻會》矧視切,𠀤尸上聲。 《說文》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括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 《宋衷云》黃帝臣也。 《荀子·解蔽篇》浮游作矢。 《山海經》少皡生般,始爲弓矢。 《爾雅·釋詁》矢,弛也。 《疏》以弓釋弦曰弛。 《釋名》指也,言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揚子·方言》箭,自關而東謂之矢。 《易·繫辭》剡木爲矢。 《書·顧命》垂之竹矢。 《周禮·夏官》司弓矢,掌八矢之灋。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諸守城車戰。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恆矢,𤷒矢,用諸散射。 《史記·孔子世家》肅愼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  又嚆矢,響箭也。 《莊子·在宥篇》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 《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又《爾雅·釋詁》𨻰也。 《虞書序》臯陶矢闕謨。 《春秋·隱五年》公矢魚于棠。 《詩·大雅》無矢我陵。 《傳》矢,𨻰也。 《箋》猶當也。 《正義》矢實𨻰義,欲言威武之盛,敵不敢當,以其當侵而𨻰,故言矢猶當也。  又《爾雅·釋言》誓也。 《書·盤庚》出矢言。 《詩·衞風》永矢勿諼。  又《博雅》正也。直也。 《易·解卦》得黃矢貞吉。 《詩·小雅》其直如矢。  又施也。 《詩·大雅》矢其文德。  又投壷之籌曰矢。 《禮·投壷》主人奉矢。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枉矢,類大流星,虵行而蒼黑,望之如有毛羽然。  又《釋名》齊魯謂光景爲枉矢,言其光行若射矢之所至也。  又鉗矢,蓬矢,諸羌州名。見《唐書·地理志》。  又《廣韻》屎本作矢。 《左傳·文十八年》埋之馬矢之中。 《史記·廉頗傳》一飯三遺矢。  又複姓。 《前漢·馬宮傳》本姓馬矢,宮仕學,稱馬氏云。 《集韻》或作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