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筋估两


   指过分仔细地斟酌掂量轻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án jīn gū liǎng
成语注音 ㄊㄢˊ ㄐ一ㄣ ㄍㄨ ㄌ一ㄤˇ
成语简拼 tjgl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彈筋估兩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过分仔细地斟酌掂量轻重。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复认看,言真道假,弹筋估两的在日光中炫耀。”


成语典故

形容掂量轻重。《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陈大郎拿着东西,又不放手,又不增添,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覆认看,言真道假、弹筋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可以用力发射出去的小丸;装有爆炸物可以击毁人、物的武器:~丸。子~。~雨。枪~。氢~。导~。手榴~。原子~。 古代指以竹为弦的弓:“左挟~,右摄丸”。

用手或工具拨动而发射出去,亦指用手指拨弄:~射。~跳。~拨。~指。~琴。~奏。~冠相庆(喻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多作贬义)。 检举违法失职的官吏:~劾。~纠。讥~。

肌肉的俗称:~力。~肉。~疲力尽。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骨。~道(“道”读轻声)。蹄~。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络。~脉。青~暴露。 像筋的东西:钢~。橡皮~儿。

揣测,大致地推算:~计。~价。~一~。 同“贾”,商人。

〔~衣〕出售的旧衣服或原料较次、加工较粗的新衣服。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筋』

《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𠀤音斤。 《說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 《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 《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又藥名。 《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 《篇海》俗作䈥。

『估』

《廣韻》公戸切《集韻》果五切《正韻》公土切,𠀤音古。市稅。  又論物貨也。 《唐書·陸長源傳》高鹽價賤帛估。 《五代史》周太祖用兵西方,王章供饋軍旅,百官俸廩,皆取供軍之餘,不堪者命有司高估其價。估定又增,謂之擡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