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撅坑


   指拼个你死我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ng dào juē kēng
成语简拼 ddjk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拼个你死我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从来个路见不平,爱与人当道撅坑。”


成语典故

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从来个路见不平,爱与人当道撅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路,方向,途径:~路。铁~。志同~合。 指法则、规律:~理。~德。~义。得~多助,失~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学。传~。修~。 方法,办法,技术:门~。医~。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观(guàn )。~士。~姑。~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会~门。一贯~。 说,讲:~白。常言~。能说会~。 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线条:铅笔~儿。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量词:一~大河。两~门。上三~漆。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翘起:~嘴。~尾巴。小辫~着。 折断:把竹竿~折(shé )了。

〔~竖〕眼光浅,才识短,如“~~小人,无大经略”。 古同“掘”,挖掘。

洼下去的地方:~洼。火~(喻悲惨的生活环境)。 把人活埋:~杀。焚书~儒。 陷害,设计使人受到损失:~害。~骗。 地洞。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道』

《唐韻》徒皓切《集韻》《韻會》《正韻》杜皓切,𠀤陶上聲。 《說文》所行道也。 《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 《詩·小雅》周道如砥。 《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 《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 《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 《書·禹貢》九河旣道。 《註》順其道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 《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又《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又當道,草名。 《博雅》當道,馬舄也。  又《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𠀤陶去聲。 《正韻》言也。 《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又由也。 《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 《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又治也。與導同。 《論語》道千乗之國。 《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又引也。 《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又從也。 《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 《山海經》風道北來。 《註》道,從也。  又《字彙補》動五切,音覩。 《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又叶徒厚切,頭上聲。 《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集韻》道古作𡬹。註見辵部九畫。

『撅』

《唐韻》《集韻》𠀤居月切,音蕨。 《說文》手有所把也。一曰擊也,投也。 《唐書·褚遂良傳》撅高昌,纓突厥。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與掘同。 《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 《杜牧·註孫子序》撅其城郭。  又《廣韻》採撅也。亦摴蒱三采名。  又《集韻》《韻會》𠀤姑衞切,音劌。揭衣也。 《禮·內則》不涉不撅。  又《集韻》紀劣切,音蹶。撥也。 《韓詩外傳》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亦作𢴺。互見掘字註。

『坑』

《廣韻》《正韻》客庚切《集韻》《韻會》丘庚切。𠀤同阬。 《爾雅·釋詁》虛也。 《增韻》陷也。 《尚書序》焚書坑儒。 《史記·項羽紀》羽詐坑秦降卒三十萬。  又陂塹也。 《揚雄·羽獵賦》跇巒坑,超唐陂。  又姓。見《姓苑》。  又苦岡切,音康。 《東方朔·七諫》高山崔嵬兮,水流湯湯。逝日將至兮,與麋鹿同坑。○按韻有通轉,如八庚韻通眞轉陽,不應作叶,後倣此。